快好知 kuaihz

聚光灯效应:你的缺点,其实别人没那么在意

  0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特地打扮一番,甚至改变了一款发型,穿上了一件新衣服,洗了澡吹了头发,出门觉得意气风发,但是一天下来,觉得似乎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你,也根本没有人向你提起这件事,甚至是问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女朋友,自己有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他们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

又有的时候早上起床,你发现自己的头发有点乱。搭车上班途中,你觉得全世界都盯着你的头发,逼得你一路梳理、按压,到了公司后,还低头冲进座位,不敢多看同事一眼。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有过异常尴尬的时刻。我们曾经问过愚蠢的问题,做过愚蠢的事情,还有过愚蠢的回答。到后来意识到自己犯下的愚蠢的错误,于是,就对它无法释怀,总觉得那些丑态百出的样子会永远成为别人的笑柄。而实际上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到,也没有人长时间留意记住这件事,除了你自己。

这些事情,都指向了一种心理学现象: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它的表现是,我们会普遍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换句话说,我们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以至于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比别人实际给予的关注,要多得多。

  02  

聚光灯效应来源

1999年,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汤姆·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和美国心理学家肯尼斯·萨维斯基(Kenneth Savitsky)在期刊上发表「聚光灯效应」的实验,验证了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是所有情境的焦点:

他们要求受试者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已有5人的房间。研究人员先询问穿T恤的受试者,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再去问另外5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结果显示,「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5成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针对其他5人的调查,却只有1成看清楚T恤上是什么图案。

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由此推论:人们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英国心理专家艾玛·库克撰文称,有两种情况最容易遭遇“聚光灯效应”:

第一,在重大聚会之前,一个人会想像很多消极的、令自己尴尬的场景。

第二,把自己的思想蜷缩在内心,而不是真实地观察外在的环境。就好像有一只聚光灯照在你头上,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你。

  03  

聚光灯效应出现的原因

首先,我们在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时存在偏见。

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这就使得我们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对周围的许多人来说,我们的行为究竟如何其实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因为他们也很有可能认为自己正站在聚光灯之下。

人们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因而也就很难准确判断别人的观点,同时把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行为放大成千上万倍。

其次,还有心理学家所说的透明度错觉的原因。

通俗来说: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很多担忧都因为我们表现出来的表情泄露出去了——因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我们认为别人可以看到我们的反应,感觉到我们的感受。但除了脸涨得通红、手紧张得发抖这种过于明显的征兆之外,没人能分辨出我们其实处于社交失态后的焦虑中。

  04  

你需要知道的

像许多其他的心理现象,聚光灯效应不是缺陷导致的,因为它是过时的生物路线。

当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部落中时,他们需要确保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犯了错,会导致被驱逐出部落,这就意味着死亡。想象一下在周围人的注视下生活,肯定会保持敏感。

不过这种情况放到今天就得另当别论了。一方面,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确能够放大每一个行为和事件——无论它们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另一方面,我们不再是群居生生活了,不需要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紧张感,更不用担心如果自己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就会导致死亡。

这意味着什么?

第一,你可能需要更能努力工作,因为没人监控你的贡献和影响。毕竟在有这么多干扰的情况下,要探测到什么信息是相当困难的。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听到你的声音。有时候你甚至得大声疾呼,才有可能让别人注意到你的存在。

另外一点,你不必痴迷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更值得担忧的存在——他们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聚光灯  聚光灯词条  效应  效应词条  在意  在意词条  缺点  缺点词条  其实  其实词条  
科普哲理故事

 不抱怨的力量

01:是什么决定我们的命运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生气地说:“这地方又脏又臭,我下次再也不来了!”而另一个人也同时走进这个公园,出来后却感叹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