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当今社会,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与之产生联系的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人群也是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恐艾症”这一心理话题。
一、什么是“恐艾症”
“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受交感神经控制,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应激性反应,引起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躯体化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
二、为什么会产生“恐艾症”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很多都与吸毒、不洁性史等行为有关,有过这类高危行为的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但其实“恐艾症”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意义的高危行为,也大都进行过艾滋病相关检测,甚至很多人都在网络上反反复复整箱采购自测艾滋病试纸。同时他们“地毯式轰炸”在网络上、现实中寻找解决办法,却依然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一知半解,依旧没有办法摆脱症状导致的痛苦,更没有办法改善心理那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痛苦。
久而久之,心理被伤害多了,生活作息无法规律,植物性神经紊乱和神经衰弱等就开始跳上了思维的舞台,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让一个无论怎么去检测都呈现艾滋病为阴性的人,变成了一个满满症状的消极之人。同时,对于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症状同样和艾滋病初期症状相似,甚至多之而无不及,比如发热冒汗,皮疹瘙痒,淋巴肿大,胸闷心慌、头疼头晕、视物模糊、失眠等各类常见表现。
而从心理层面来看,“恐艾症”患者还与个体人格倾向及心理特征有关。不少“恐艾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都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喜欢处处比较追求完美,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及消极思维。同时长期处在焦躁不安的负向状态下,加之遇到问题总是没有自己的判断,“见风就是雨”,满满的负能量,又怎么可能不产生各种躯体性症状呢。
三、如何克服“恐艾症”?
第一点,相信科学检测。
要咨询专业的心理服务者或性心理专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另外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
第二点,调整情绪及认知。
要改变自己消极的思维及负面情绪,例如可以采用观息法,通过观察呼吸的方式建立情绪的自我平衡能力,进化内心负面情绪,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观念思维,减少焦虑、压抑、愤怒、沮丧等情绪的波动。
第三点,尝试转移注意力。
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适度的运动也可以调节自己的状态,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慢慢地很多所谓的症状也大都会在不久之后不治而愈。
第四点,积极进行治疗。
“恐艾症”属于成因复杂的心理障碍,严重的恐艾症可以发展成为神经症,甚至是精神类疾病。因此选择专业的治疗机构,在医生的持续性干预帮助下,获得系统性的支持治疗,患者脱恐效率将会极大提高,恐艾的反复性将会降低。
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导师,甚至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心理障碍是能够靠自我合理化进行调整的。其实恐艾症也并不可怕,只要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有效的方法进行支持干预,就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者简介:
盛孝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133人
入驻年限
7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