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对他人的认可上瘾。
取悦者会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满意,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取悦别人。但与人为善的结果可能会让别人利用你。
心理学家把这叫作“冲突避免”,你会把对抗和愤怒看作危险的情感体验。
取悦症三角形
取悦症的三个心理要素—思维、行为和情感,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
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同样,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取悦症三角形可以说明,为什么你在思维、行为或情感上做出小改变,就能让你的取悦症康复过程取得大的进展。因为这三条边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任何一条边上的小改变,都将引起整个三角形的改变。
只要了解了你的取悦症三角形,你就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改变过程,确定改变的主次先后。
02
取悦症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取悦症、习惯型取悦症、逃避型取悦症。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心理机制。不论哪种类型和心理机制,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高昂成本,也会影响人格独立和自我进步。
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调整心态:一、多强调自我意愿和需求;二、懂得并学会拒绝;三、内化自己的成就感。
一、认知型取悦症-症状:
-陷入到自我亏待的心态
-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到每一个人都喜欢你
-他人需求>你的需求
-你在衡量自尊或是定义自我时,依据是你令他人的满意度
-你相信着,讨好能够使你免遭他人拒绝、免遭刻薄对待
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
这类取悦症由三个错误观念引起,它们分别是:
逻辑陷阱:
这类人认为,“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就是我自己不对。”他们内心的矛盾始终指向自己,不指向外部,不管什么问题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陷入逻辑陷阱中。
他们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同时对别人也有很大期望,但从来不把自己的需求明确说出来,觉得这是麻烦别人,这就导致别人无法满足他们的高期望。
当期望落空,他们又会感到失落、难受、沮丧,甚至愤怒。他们对自己的高标准里还有一条:不允许自己表达愤怒。把所有的愤怒情绪都内化作用到自己身上,造成他们认为这都是自己的错。
别人的需求永远摆在第一位
有取悦倾向的人像圣人,永远在无私奉献。他们不断地给予,把最好的给别人,把不好的留给自己。但其实这种做法在人际交往中并不合适,当你一味不求回报付出时,你的动机就会变的可疑。
为满足别人而牺牲自己
舍己为人的互动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很难成立。
案例:
萨拉一遇到自己钟情的男士,就马上把自己置于低声下气、唯命是从的位置,觉得只要男朋友高兴,牺牲自己也无所谓。因此男士和萨拉刚开始约会时,都特别喜欢她。但每次恋情的新鲜劲过去后,男方很快就会开始嫌弃她,恋情也往往是无果而终。
二、习惯型取悦症——症状:
-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
-为他人做的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
-你需要每一个人的认可
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应该首先专注于打破习惯上。
这类人把取悦他人当做一种习惯,甚至带有自我强迫性质。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想通过持续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让这类人获得极大的心理快感。而这种快感又不是时刻都能得到,如果通过取悦他人就可以得到认可,那么取悦他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瘾。
三、逃避型取悦症——症状:
-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意在保护你自己
-畏惧愤怒、冲突和对抗,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就会引起焦虑
因为你逃避着难以应付的担心情绪,所以你从不给自己机会去学习怎样有效的处理冲突,或者怎样恰当的应对愤怒。结果,你非常轻易的就把控制权交了出去。
上述认知型和习惯型取悦症都有一个共同点:其动机是为了获得别人认可,从而主动迁就别人、迎合别人。还有一种取悦症的动机是为了逃避:逃避坏情绪、拒绝、暴力、冷落,逃避自己心中的内疚自责。
这些被逃避的对象,往往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为了不直面恐惧,所以选择了逃避,期望通过逃避,给自己营造心理舒适区。在这种心理机制下,这类人会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不愿意直面矛盾,成为逃避型取悦症患者。
03
如何改善取悦症?
1. 去掉头脑里的“应该”
取悦症患者在脑海中缺乏弹性和余地,他们总会说“我应该这样、那样”。有意识地把这些“应该”,替换成“如果我愿意”的句式会好很多,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满足那些重要的人对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
首先,这些表述中加入了自我偏好的条件;其次,表述中还加入了选择权;最后,告诉自己并不是要满足所有人,只是满足重要的人,并且这不是义务。这样一来,对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软化了。
2. 学会拒绝
取悦症患者最大的困扰之一是不会拒绝别人。对此问题,可采用拖延方法。
比如对方在电话里向你借钱,而你的内心其实并不想答应——并且你很清楚,如果答应之后自己将后悔——这时你可以选择先拖着,说过段时间再答复。这样推脱几次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态度,而你也不会被别人的要求所控制。
3. 学会自我认可
取悦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都来自别人,他们习惯于否定自己,从不奖励自己。因此要设法多给自己正面评价、给自己奖励,不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真正的成就感,永远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作者简介:
宋岩
已帮助过
9829人
入驻年限
11.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