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求职的,想必都得那段“灰暗岁月”记忆犹新。根据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学生平均要参加8.4家雇主的面试方能获得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其中211和985院校的毕业生为7.8家。《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毕业生在选择雇主时有23%的学生表示最看重的是“良好的商业品牌”,另外依次为“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管理团队”和“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文化”。而在薪酬方面,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38.8%的学生理想起薪在2000-4000元之间;211和985重点院校中52%的毕业生生要求起薪在6000-8000元之间;另有将近一成的学生理想起薪在10000元以上。面试,得有屡败屡战的信念毕业生求职,因受经验能力的影响,除极少数人之外,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敢轻易启用新人。而这也给找工作增加了不小难度。无论是投简历也好,面试也罢,都得有屡败屡战的信念做支撑。
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要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要是退缩成瘾,那就非常可怕了。求职得找准薪酬定位初次求职,自我定位一定得准确。从上面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求职者还是很能接受“低薪”的。不过,也有部分名校毕业生,薪酬要求比较高。不是一味的奉劝大家从低做起,只是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能改变,那就只能顺从。初入行的新人,薪资一般都不会太高。北上广,咱就不说啥了。就拿为例,一般来说,起薪基本上都在2000~3000之间,能拿高薪者,极少!极少!看过《唐伯虎点秋香》,里面伯虎为了应聘成功华府小厮一职,表现的“谁能比我惨”,来博得对方的同情,求得面试成功,但是电视剧终归不是现实,记住,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端正好求职心态尤为重要。面试是各取所需我们知道,每一份工作都不是凭良好的愿望就能完成的,HR设计出这样复杂而全面的面试流程,目的就是看看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是否合格。有一些人虽然满心向往,可是他的确不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这样的人招进来于谁都不利。对于公司来说,新来的人不能胜任岗位,对于个人来说,在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的时候,他所受到的煎熬将是难以忍受的。
而且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端对人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知道他不适合这个工作还要勉强的话,那么很可能浪费了他大好的时光去做一件他不擅长的、或者无法做好的事情,待到认识到这些再重新开始,这样对他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面试的时候,其实是各取所需。公司要找到能够胜任工作,能够创造价值的人员,应聘者是要了解公司,了解岗位,同时了解个人的适合度,在找一份工作的同时,更是开启一份职业的天地。因此,对于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不宜勉强的。因此,作为面试者不必对公司抱着必须入选的态度,更不必落选了就责怪公司,或者怀疑个人的能力。真正专业的公司和面试人员是会正确对待面试和聘任人选的,落选的原因不代表公司对个人的成见,更不代表个人能力的欠缺,只是说明并不适合。面试的过程中,双方都应当各取所需,适合的将是双赢的结局,不适合的,那么放他去寻求他的双赢。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你去求职应聘参加面试,不是命运操在对方手里。命运还是在自家手上。的确,表面上你是在接受审查,看你的条件是否符合招聘的要求。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那家用人单位和主试人同时也在被你审查,看看他们给的条件能不能吸引你。双向选择嘛,你考察我,我还考察你呢!——有了这种心态,你在精神上就占了上风(但不可趾高气扬),以沉着、稳健的气势面对主考官那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能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再有,面试时别高估了对方答应的条件,特别是对方表示接纳你的意思时,不要高兴得冲昏了头脑。心想我先上班再说,不行我再跳槽不迟,这可就不太严肃了。还是要按捺住情绪,以沉稳的语气说话。看情况也可以采用“轻处理”法,即“我很高兴这次面试。回去以后我再考虑一下,尽快答复您什么时候来报到(或签约)”。这种表现会给用人单位一个良好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求职肯定会有输有赢,有合适有不合适,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有了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本人输得起的心态,那就会大大增强面试的信心,讲起话来有板有眼、理直气壮地介绍自己,就是遇到比自己强的竞争者,你也不会自惭形秽,而是抱着一种“一山还比一山高”、“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的积极心态来对待。有了这样良好的求职心态,就会在面试时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充满自信,讲起话来语意肯定、语气恳切,操纵言辞得心应手,讲起话来侃侃而谈,从而为成功应聘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