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这里总结一下18年直通车方面的一些心得,毕竟我是职业车手,开了好多年,年年都有不同的感触。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点来给大家讲述。
一 18年直通车各个方面操作心得
二 18年直通车开车的模式
三 19年直通车操作的一些建议
那么我首先从第一个来说吧,18年直通车各个方面操作心得
一 我们首先要分清楚直通车的组成部分,这里只说重点部分,基础知识大家都比较清楚了。
1 点击率操作心得,众所周知,点击率在直通车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直接上分的关键,点击率越高一般分数越高,当然得到的权重也越高,点击率的提升工作一直是老生常谈的,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提升方式,这里说说非人工干涉的。影响点击率核心点无非就是创意图片,关键词选择以及出价,地域筛选,时间折扣,人群设置等。
从新从图片上来讲,一般主图会自带较高的点击率,根据经验没有特别好的车图,就选择主图。如果轮播测试了,可以把最好的放到主图上,效果更好,而且对自然流量也有拉动作用。另外一点,图片制作要根据关键词卖点来做,词图合一,也可以别卖点词制做到图片上,这样会有精准的结合。我曾经说过,一张图拯救一车。这一点也不为过,很车都是因为图点击率提升不上去,要么花费很高,要么开不出来点击,最后感到很遗憾出局。所以我这里强调,劲量多的去测试图,不要最好,只要更好的。
2 地域操作心得,地域操作普遍会被大家忽略掉,会选择地域投的,也是经常选择一个大词,看他的流量解析里地域投放。大多数是选择按展现排行的,选前10或者前15.这样有的不足,他只是行业的平均,对自己车来说不算是精准。最精准的投放方式是在实时数据里,把有点击的城市统计出来,根据数据量选择投放城市。这样做可以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展现和提升不错的点击率。
3 关键词选择心得,再选词的时候,遵守选择核心词+延伸词原则。也就是卖点+卖点词。这样可以做到精准选词,和相互提升的作用。这也是要求车手对自己推广的宝贝深度了解和对市场成交词的把控。平时做好关键词的收集,有些词直通车上用的少,但是卖家用的多。这样的词往往是直通车roi的强有力提升点。
另外用一些飙升词,无论是流量解析还是其他工具,都可以分析出飙升词。这样的词可以整理出来,再推广时候重点培养。一般比较热门的,再手机下拉框里会出现这些,大家常常会输入搜索的。切记词不在于多,在于没个词都有点击。如果人群覆盖不够,可以多一些词,一般情况下来,几十个词就行,主要是有点击的。
把握以上三点,车可以开的很顺溜。但是也要有耐心,不要一步登天,没有好的基础,很容易崩塌。
二 18年直通车开车的模式
1 关键词+人群【溢价50%左右】
这个模式也可以说是比较传统的,词出价到适当的位置,加以人群辅助。达到高精准流量的目的。这样的计划词可以多可少,覆盖的人群可以满足。人群条可以2组合或者3组合甚至4-5组合都有。这是根据词多少大小来决定。而且关键词也有一定的出价。这样可以再得到大流量的同时也兼顾着转化。同时也有个缺点,点击率比较低,过多的展现,或者是人群太臃肿点击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是通过多加人群,慢慢优化删除一些没用的。这也根据自己的类目来做。非标的一般会喜欢这样。
2 关键词+人群【溢价300%】这样模式通常是说人群模式,人群提升到最高,出价最低,最后达到4倍的出价效果。往往会出现很高的点击率和转化率。分数也提升的比较快。很多车手很喜欢这样,估计一些人群,通过生意参谋筛选精准的人群,调整好,放哪里就得了。有的会有不错的效果,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往往是系统推荐的人群点击效果比较好。自己选择的人群没几个点击。这样情况我们要看看人群的精准和覆盖数量。有覆盖量才会有其他的数据。往往词少词大,点击率不好把控的,或者ppc很高的用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没必要的点击。标品一般会喜欢这样。
3 定向计划 定向这里不多说了,要重视就对了。手淘首页,耐心培养起来定向。喜欢逛淘宝的会受定向影响很大,也就是购物频率比较大的,或者也改变加购收藏客户的方向。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懒的输入关键词了,逛逛。或者是通过你的收藏加购,给你展现类似的。定向的流量会越来越可观了,有的时候买东西是漫无目的的,看到类似的就好了。
三 19年直通车操作的一些建议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迎接更多的变化,无论是淘宝纳税,还是直通车改革,或者外部竞争压力。淘宝会一直更新,引领电商的发展。除非有其他新模式来打破现有的模式。不管怎么样,我们做淘宝的也好,做直通车服务的也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直通车开的数据稳定,持续上升。ppc搞低和流量同步。投产不在是那么尴尬,roi要均衡。把握自己的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无论快慢,关键要稳定,肯定会有爆发的时间。乱的数据有乱的匹配,个体不稳定,群体也不稳定。2019年认真工作!!!加油!!!
本文"2018年直通车一些实用的总结和2019年的展望"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45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