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
每个时代对婚姻与爱情的定义都不太一样。但大体上人们总是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家世相仿亦或者志同道合。在茫茫人海中,有那么一份爱情,跨越了青春和岁月,这份爱存在着太大的年龄差距,于是我们称之为“忘年恋”。我们今天要介绍到的是这样一位选择了这份爱情的年轻女性:她叫翁帆,28岁的妙龄少女,不顾一切的嫁给了已经82岁的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这样相差54岁的两个人,他们是如何相识相知的?他们又是如何跨越差异排除万难地相恋相守呢?
跌宕起伏的开始
翁帆出生在潮州,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 但翁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转而到深圳一家俱乐部工作。她只工作了3年便与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步入了婚姻殿堂,人生前半段的开始无非上学、工作、结婚,她也与多数世人一般。但遗憾的是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这使她重新开始思考人生与婚姻的意义。此时她的人生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重新扬帆起航,她决不会自弃--即使她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如同一滴水掉入浩瀚人世的洋流中迷茫地寻找自己。
爱情萌芽:与杨教授相识
2002年,她报考研究生,并且考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攻读硕士。1995年期间,温柔而有耐心的她有幸被学校选中参加汕头大学召开的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她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她率真的性格得到了杨振宁夫妇的欣赏,缘分从这时就已经悄悄存在了。此后多年,二人一直与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保持书信往来。只可惜命运无常,一切都被打破了。2003年杨振宁的夫人因病去世,在当时杨振宁先生也已经81岁--或多或少,他已经与曾经的爱人走完了大半人生,但这并不是他一生幸福快乐的终点:命运强制地为一段爱情画上了句号,又冥冥之中使另一段爱情悄然开始。
爱意如野火般猛烈
2004年2月的一天,她接到邀请她相见的电话--没错,是杨教授。在见面前她内心悸动不已,因为确实已经分别多年。但见面后她却放松了,杨振宁教授和九年前见到的他一摸一样,眼前的杨教授思维、和行动都很灵活,有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活力,并且为人也十分随和,同样的杨振宁教授更是对她难以忘怀。
在交流中,82岁的杨教授一颗孤独的心因为这个率真动人的女孩变得喜悦和温暖,如同冻雪融化,如同黑暗逝去,黎明将至。他们总是忍不住互相打电话给对方,如同彼此之间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试问谁又能抵挡爱情将至的快乐和喜悦呢?
拨云见雾:确认心意
在她与杨教授频频通话畅聊的过程中,好友作为局外人渐渐看出了苗头,提醒她杨教授可能喜欢她。霎那间,她的心仿佛刚刚从冬眠中醒来,内心的悸动点醒了她。很快,凤凰花开,那个苏醒的时刻,来了。
杨振宁邀请她一起游玩。在旅途中的相处中她渐渐发现,原来她很喜欢杨振宁先生温馨而自然地拉着她的手。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共同经历了几次旅行,这些经历总让她觉得食髓知味——爱情的魔力使每个人会想与对方永远呆在一起,想把自己的生命连同对方紧紧缠绕和捆绑在一起。一起去经历万千世界。甚至五味杂陈的过往,人生的得意与失意,也想一并分享,
张小娴曾说:“在苍茫人世间,我们有时会找错另一半。但另一半有一天会出现,届时爱情会呼唤我们。”这句话形容翁帆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了。她珍惜与杨振宁先生的感情与默契,他们一起去了内蒙古、去了山西,去了北海,回到北京。从此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留在杨振宁教授那里。她既享受在这样温馨快乐的相处,同时也多次在思考与慌乱中百转千回——她不能不承认,她喜欢杨教授,即使他们相差54岁。
但杨振宁教授是那样的有魅力。对于一次又一次写甜美的英文诗歌给他阅读这件事,她总是有不可抑制的冲动,同样地,杨教授也会为她频繁修改诗歌再传回来给她。她在相思中煎熬,她也在相思中快乐。
终得所愿:一切都是想要的幸福
20004年11月,在广州的她终于收到了杨振宁教授的求婚电话,她终于满足地搭上了这趟通往幸福的列车。父母非常疼爱她,但对这件事还是感到大吃一惊——她并没有退缩,即使这件事有些“惊世骇俗”。她依然向父母耐心地解释和说服。爱情能够使人变得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一起走进了民政局的大门,终于,她在2004年12月24的上午终于与杨振宁先生结为了夫妇。
红色的、醒目的证件本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在手里,这一年,她正好28岁。
年轻女孩面前的困境:人迹稀少的路必然难走
“翁杨恋”的婚后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认为他们随时会反悔。相反,事实上他们的生活非常的平静。他们的感情也没有他人所猜测的那样脆弱。尽管媒体始终质疑这段令人注意的忘年恋,但显然反对的声音如此激烈。再勇敢的女孩也会忍不住伤心。她为了躲避媒体费尽心力,甚至她的生活无处不是评价的声音,难以避开这些那些铺天盖地极具攻击性的言论。有太多的人解读他们“伤风败俗”。世俗的眼光是如此狭窄,竟容不下一段真挚相爱的感情,他们努力澄清,但更多的人却等着他们后悔。
在当时,翁帆的同学和好友对网上的声音感到愤愤不平,“她并不是网上说得那样,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有多好的人。”人们的恶意如同一把无形的刀。或许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大量差异与隔阂,这使人们无法理解别人的选择异于常人,便多加揣测,这非常不好。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样的爱情虽然让人听之叹息,但笔者认为,或许年龄差距的存在,本身也是爱情的诸多可能性中存在的某一种,虽然这样的存在非常稀少,但却有着它的难得之处。正可谓:
“一旦爱住,管他春夏秋冬,日居月诸,时岁荣枯。”
排除万难的爱情
终于,在杨振宁96岁的时候,翁帆为他生下了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杨振宁认为他们不适合要孩子,甚至他希望在他死后翁帆能改嫁。但翁帆不忍他留下遗憾,即使他的初衷是希望她快乐,在他死后能少一些负担。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
翁帆说:“我只是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的路而已。”对这份爱情,她是何等的认真而执拗!著名评论家梁文道先生在《我执》一书中写到:我们常常会被问到“你喜欢哪一类型的人?”似乎我们爱一个人之前,首先会爱一个类型,体相,性格和特质。这样的类型也许像柏拉图的“理型”,不存与此世,只能在脑海之中漂浮。
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理想型,可完美的伴侣永远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想象里,如果总是凭自己喜欢的类型寻找,很容易面对失落,失望甚至是一无所得的局面。在理想的世界里面,总会到那么一刻,我们会遇到无法形容的人,甚至与自己喜欢的类型截然相反,那些感觉是无法描述的,它会让人冲昏头脑,甚至飞蛾扑火,不顾一切。
或许翁帆就如同那句话一样,看到了杨教授身上那点世俗人看不到的东西,是那么一份只有在恋人眼里才能看到的惊人的纯真,意外而突然地闪现,目眩神迷,不可捉摸,不可估量。
世界上没有一条河不拐弯,但最终都要流向大海。人们应当对爱情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人类的感情是那样地复杂。在此后她与杨振宁,风里雨里温馨地走过了15年的人生,时间已然成为真挚爱情的铁证。
质疑在不同的时代总是存在的。同时也总是在变化。过分自由,则容易发展成网络暴力,但若过分约束,也容易侵害网络自由,在这之间有一大片宽阔广袤的草原,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寻找健康的平衡点。
尾声
最近,网上有爆料称杨振宁遗嘱已定,财产已分配完毕。笔者认为外界不该过多地关心他们的私生活。放到任何一对夫妇身上,脚踏实地用心过好自己的生活,岁月静好,知足常乐,就已经是难得的幸福。只祝愿世界上所有的爱情都能如同他们一样:水到渠成,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