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也就是昨天,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一时间,译林君的手机又双叒叕被刷了屏。
“为什么非得去火星?”“火星你好,中国来了”“你可以拥有火星探测器”……
行了行了!
“天问一号”总重约5吨,包含环绕器、进入舱(着陆架)和火星车三件套。据新华社报道,此次火星环绕器所涉及的任务有五段: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离轨着陆、中继通信、科学探测。
你看看这些专业词汇,知道是什么吗就跟着凑热闹!
不然还以为大家人均科学家水平。
译林君思考了很久(结果就到了今天),热点都要凉了的时候,发现自己实在是……缺乏知识!
(老师你好,这题超纲了.jpg)
知识不够,但译林君求学态度够啊。本着缺啥补啥的态度,马上前往样书室,看起了曾经改编成大热电影的《火星救援》。
点击此处可购买
《火星救援》 译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
咦?听起来有点类似……小时候考生物考试的前天,妈妈问你怎么还在看电视,你马上:妈妈,可是我看的是《侏罗纪公园》。
执着的太空宅男,美国男孩安迪·威尔,沉迷于相对论物理、轨道力学和载人飞船。他从15岁起,就被美国国家实验室聘为软件工程师。所以《火星救援》虽是本有趣的科幻小说,还是能让你了解许多关于火星的知识。
NASA工程师都人手一本,你还等啥?
或者至少,你能知道怎么在火星上种土豆??
令人吃惊的是,
安迪·威尔竟然十年前,就在书里预知了中国能在探测火星上助全世界一臂之力这件事!
另外他还提供了一份可能有点用的火星生存指南。
万一以后真上了火星……是吧。
话说回来,在人类没有进行太空探索前,火星的许多知识,是靠小说家们的想象的。
点击此处可购买
《格列佛游记》杨昊成译本
1726年,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就凭自己的猜测写出了火星卫星的直径和它们与火星之间的距离。
“最近的一颗与火星中心的距离是火星直径的3倍;外面一颗的距离则是该直径的5倍。近的一颗10小时绕火星运转一周,远的则需要21小时半……”
后来的天文发现表明,斯威夫特的猜测与实际情况相当接近。斯威夫特通晓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火卫离火星近,就意味着火卫绕火星公转的速度一定很快,于是推测出了与准确数值大体相符的火卫运行周期。
结果没想到,150年后,真的有人发现了火星的卫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是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的。
《望向星空深处》 译林出版社2020年出版
扫码购买可以享7折优惠哦
美国科普作家、NASA空间探索政策顾问蒂莫西·费里斯(Timothy Ferris)在他细腻优美的著作《望向星空深处》中,专门记录了这个发现:
火星的两颗小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是业余爱好者阿萨夫·霍尔于1877年发现的。
阿萨夫·霍尔作为优秀的业余观测者用望远镜研究这颗红色行星,比专业天文学家更具经验。又过了整整100年,太空时代的到来开启火星探索的新篇章,两颗卫星的精准数据才被测定。
哦,对了,偷偷说一句,蒂莫西·费里斯还是“旅行者号”金唱片制作人!这是一张于1977年随两艘旅行者探测器被发射到太空的唱片。
Golden Records
在《望向星空深处》里,费里斯采访了众多天文爱好者:
皇后乐队吉他手布赖恩·梅怎样一边研究行星际尘埃,一边写歌?
彗星猎人戴维·列维用什么器材发现23颗彗星?
从未上过学的帕特里克·摩尔如何成为英国国宝级天文学家,并通过目视观测到月球东海?
……
宇宙对所有人敞开,无数人与我们一样,曾望向星空深处,而天文爱好者和天文学家将绚烂夜空变成了人生的一部分。
还有人在问,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宇宙??
不如我们一起将时间暂时倒回至1970年。
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写信给Stuhlinger 博士,问: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时任NASA 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的Stuhlinger 博士给了她那封著名的回信《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1968年圣诞节,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
Is there life on Mars?
火星可能是我们的第二家园吗?
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告诉我们:
“你只有探索,才能知道答案。”
火星,你好!
“天问一号”,加油!
本期编辑:西子卡
加微信好友:译只小号
可进入译林书友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