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anychomycosis),而甲癣(tinea un-guinum)特指由皮肤奠菌感染所致的甲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甲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惑染引起,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上占首位: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属(Comdih)、马拉色属(Mnl ia);同—病甲可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真菌。
甲真菌病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局部血液或排巴液回流障碍、甲外伤或其他甲病等。
【临床表现]
甲真菌病在皮肤异常病中约占30%,手足癣患者中约50%伴有甲真菌病,患病率随年给增长而升高。根据真菌侵犯甲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白色浅表型《upefclalwhte onvchomyoosis,SWO)致病直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人引起。表现为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规则状白色浑浊,表面失去光泽或稍有凹凸不平(图12-4A)。
2. 远端侧位甲下型(distal and later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DLSO)此型最常见, 多由手足瓣蔓延而来。真菌从一倒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灰黄浑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磁损(图 12-4B)。
3.近端甲下型(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PSO) 真菌多通过受损甲小皮进人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把厚、凹凸不平或或损(图12.4C)
4.全甲毁损型(total dystrophic onychomycosis,TDO)是各型甲直菌腐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整个甲板被破坏、增厚,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剥落,甲床表面残留割糙角化堆积物(图12-4D)。
本病病程缓慢,若不治疗可迁延终身。一般无自觉症状,指甲甲板增厚或破坏可影响手指精细动作。趾甲增厚、破坏可引起疼痛,还可继发嵌甲及甲沟炎等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甲变色、无光泽、增厚破损,结合真菌检查阳性即可确诊,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病需与甲营养不良、银屑病、扁平苔藓,慢性湿疹等所致甲病及甲下建、甲下肿瘤等鉴别
【预防和治疗】
因药物不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缓慢,故治疗较为困难,其关键在于坚持用药。
1.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白色线表型和远端侧位甲下型的损害、先用小刀或指甲姓尽量去险病甲,再外用30%冰醋酸溶液或3%-5%碘酊,每天2次,疗程3-6个月.直至新甲长出为止:亦可采用40%尿素软膏封包使病甲软化剥离,再外用抗真菌制剂外涂,疗程为2-3个月。手术拔甲目前较少采用。
2.系统药物 抗真菌药物与外用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