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您看到南南的文章标题之后,心中一定在破口骂“这该死的标题党小编,又来博眼球啦”…
如果您真的是这么想的,那您真的是错怪南南了,话不多说,南南直接上史实资料让您瞧瞧!
唐朝诗仙李白曾在《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中写道:“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大致意思是说天长节将会被一直传下去,以此来纪念圣诞节(皇帝诞生的日子)。
而几乎同一时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也有记载:“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於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说的是在唐代宗时期,到了圣诞这天,皇帝会赏赐天香及御馔(皇帝吃的东西)作为奖赏。由此可见,当时不仅有“圣诞节”这种说法,而且皇帝还会非常的重视。
元朝《元史》有写“丁丑,圣诞节,高丽王王禃遣其上将军金诜来贺”…
清朝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中曾写道:“凡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行礼,神位前设有等镫酒脯果实焉。”
这些诗文书籍中出现的“圣诞节”是什么节日呢?指的就是皇帝或皇后诞生的日子。
除了官方的“圣诞节”之外,民间也有“圣诞节”,即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在封建统治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圣诞节”往往单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鲁迅曾在《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中写到的“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陶园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
西方圣诞节最初名叫“冬至”!
西方圣诞节正真进入中国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它是在一两百年前,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起闯进中国的。当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除了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也随之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彼时的中国皆以洋物为高尚,西方圣诞节慢慢在中国兴起。
1872年12月24日,上海《申报》第一次提到了12月25日是“耶稣诞日”。第二年开始,《申报》正式称呼圣诞节这一天为“西洋冬至”。
随着基督教在当时的权贵群体中的日渐普及,“西洋冬至”这种更像口头称谓的名字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耶稣圣诞”。久而久之,“耶稣圣诞”逐渐变成了圣诞!而我们的圣诞则变成了“孔子诞辰”!
为了扭转洋节日抢了中国节日“名号”的态势,1934年,国民政府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那天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但是即便这样,还是远远不及当时的圣诞节热闹。这件事在当时被人们戏谑为“孔子战不过耶稣”。当时的著名学者黄贯因也曾感叹说:“回忆童年,一说圣诞二字,人人皆知在旧历八月二十七日,今天外国本位文化步步进逼,土圣人竟为洋圣人所打倒。”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相关权益归版权所有人,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