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下岗女工到亿万富婆:38岁借8万块钱办糖果厂

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糖果应该是儿时记忆中占据很大部分幸福回忆的部分,在那个时代,一些家庭开始富裕起来,大人们可以让孩子吃得上糖果。于是,许多孩子在对糖果的期盼中长大。在北方传统家庭中,“马大姐”应该是十分眼熟的名字了,“马大姐牛轧糖,好吃,老牌子,长长久久的味道“,这是电视里不断重复的声音,映入眼帘的蓝白的包装纸上,印着“牛轧1991”的字样,让这牛轧糖有了许多年代感。但大多数人却不一定认识这位现在在中国少有的女强人中名列前茅的创始人—马桂敏。

1、她年轻时精于糖果工艺,以小厂专攻酥糖,让马大姐进入人们的视野

马桂敏,马大姐品牌创始人,北京康贝尔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创业的近三十年来,一步步稳重求进,将马大姐品牌不断推广,将公司业务不断拓展,在各大零食类食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糖果领域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在面包、饼干、果冻等领域,都不断推出新品,这种不断创新的步伐,让人难以想象,是出于一位65岁的创业30年的老太太。到现在,马桂敏已经拥有了上亿身价,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女性亿万富豪,早在2014年就年营收过亿的马大姐,不为人知的是,她在创业初期,只是凭借一盒糖果起家的。

马桂敏的创业经历,是放在当今许多成功人士中都十分有代表性的。1970年,16岁的马桂敏早早地步入了社会,是年轻的上进青年。她在北京一待就是十年,专心学习钻研糖果工艺,后来进入到了北京的海淀永丰糖厂,这一待又是10年。时间的积累,让马桂敏的经验不断的以指数的速度增加。

上世纪90年代,38岁的马桂敏从工作10多年的糖果厂下岗。10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学会了如何制作糖果,很快马桂敏用筹集来的8万块钱在北京郊区创办了马大姐糖果厂。成立初期马大姐厂房十分简陋,只有几台机器和几桶制糖用的原料,自此开始了创业打拼之路。然而,在当时的糖果市场中,显然已经有了不少巨头,马桂敏回忆说,以她这样的小品牌,小厂家,想要进入市场已经很困难了,,因此她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马桂敏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在生产上,她利用了自己小厂生产种类单一的特点,将这一特点变成了特色,将几乎所有精力放在了一款商品上,专攻这一个方面。在销售上,马桂敏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北京的市场难以进入,于是她重点开发周边及外地市场,步步包围,稳扎稳打。终于,以她的糖果的流行,合适的价格,正式在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

2、稍有起色便遇瓶颈,拥有年轻心脏的她,海归后带领马大姐又上台阶

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一直安于现状是不可能的,终于,到1998年,起色不少的马大姐,遇到了一个大的瓶颈。在不断有商家进入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部分厂商占据了原本马桂敏建立的流通渠道,价格战让马桂敏有些招架不住,她很快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到突破方法,而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进行产业升级。

很快,马桂敏就开始了国外的学习之旅,她四处求学,跟随许多协会参观,探索研究食品的产业升级方法。等到她回国的时候,就是为马大姐品牌“换新鲜血液”的时期了。同样是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她分别带来了不同的先进经验。

2005年,在国外拓宽了视野的马桂敏,不畏失败,毅然决然投入了巨额资金,改变了创业初期专攻一种的方法,脱离了原有的生产类型,开始了巧克力、奶糖、硬糖等多种糖果的生产和销售。这样,生产的问题有了突破,接着就是经营的方式。有了更大视野的马桂敏,十分敏锐地发现了大型商场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于是她开始了新的渠道的建立—效仿一线品牌,入住大型商场。紧接着,她又开始了与之前“农村包围城市”不同的战略:”以大带小“。转眼间,马大姐又再次急速风靡糖果市场,尤其是在北京和华北市场成为了老大。

3、获奖无数,“马大姐“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

据简略统计,马大姐品牌的母公司康贝尔不断进步,2005年公司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在北京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上,“马大姐”高级酒心巧克力、“马大姐”传统酥糖被评为博览会金奖产品、“马大姐”金玉满堂软糖、“马大姐”赛芙利巧克力、“马大姐”咸话梅硬糖、“马大姐”花生鸟结牛扎糖均获得博览会银奖产品;连续5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 “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食品安全优秀企业”,主推的明星产品“麦可滋燕麦巧克力”,获得第七届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最具潜力新品奖。

北京奥运会十周年之日,2018年8月8日,行业人称马大姐马桂敏荣获“酥糖”、“谷物糖”、“酒霜糖”三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称号。而她的糖果厂也从产品单一到如今生产奶糖、硬糖、巧克力、软糖、酥糖等几十种品类,年销售额达到20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糖果厂  糖果厂词条  女工  女工词条  富婆  富婆词条  亿万  亿万词条  下岗  下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