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苦逼的竞价员,我到底如何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成为老板面前的红人呢?
思考片刻后,我回到:当然是一块钱掰成两瓣花;以最少的预算达到最好的效果。
毕竟哪位老板不喜欢吃的少干得多的员工呢?
那到底要怎么做呢?来来来,前排小板凳、瓜子、茶都准备好哈~
今天,就来分享下:如何以最少的预算达到最好的效果?
渠道要聚集
以最少的预算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在渠道选择上就要聚焦,不能广泛投放。
通常,对于预算较少的账户,只需投放1-2个精准渠道即可。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产品的渠道?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是药神》的营销套路,不止30亿),布丁姐姐曾提到“需求乃是营销核心推动力”,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全方面了解用户。
用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用户日常浏览哪些网站?
用户比较关注哪些信息?
用户的购买决策流程是什么样?
用户购买决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
通常,我们可通过用户调研来达到这一目的。
通过收集目标用户的行为碎片来还原用户的属性特征、社会背景、兴趣喜好,甚至是用户的内心需求、性格特点、社交人群等潜在属性。
然后通过这一系列标签将其复原成栩栩如生的用户形象,从而指导分析消费场景和投放渠道的选择。
那如何对用户进行调研呢?
工具必然不可少。大家可点击此链接,进行查看:用户调研工具推荐
细化流量
无论是竞价还是信息流,它的最终目的都是转化。
那最少预算、最好效果的前提就是精准流量,使其更有针对性地优化之。
通常,每一个网民对于产品的需求程度以及所属状态都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用户明确自身需求,但不了解产品,处于搜索信息阶段;有的用户了解自身需求以及产品,但由于产品太贵,处于犹豫阶段;
那么,建议在推广过程中,对流量进行分类,针对性优化。
通常可分为以下五类:
01:
迷茫型用户
迷茫,通指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进展。
而在此,指用户遇到问题,但不知道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举个栗子。
某用户发现自己的孩子记忆力很差,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这便是迷茫型用户。
即:无论在产品需求上,还是产品认知上都一无所知。
02:
问题型用户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知道产生原因,但不确定解决方案。
举个栗子。
某用户了解到自己脸上起痘严重,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但不知道应如何去处理。
这便是问题型用户。
即:明确自身需求,处于收集信息状态。
03:
寻找型用户
指用户对自身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有了一个清楚的认知,但在产品选择上还没有一定的方向性。
举个栗子。
某用户想买一款面膜,已经确定了自身想要补水功效,可还不确定购买哪一款比较好。
这便是寻找型用户。
即:已经度过搜集信息状态,正在往产品对比这个阶段进化。
04:
对比型用户
用户已经明确自身需求,并已经确定了心仪产品,但需要对产品性能等进行对比,确保利益最大化。
举个栗子。
某用户想报名竞价培训,找到三家中意品牌,但需要从这三家品牌的老师实力、课程内容及售后进行评估,确保“钱花的值”!
这便是对比型用户。
即:用户已明确需求和产品,但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05:
决策性用户
指用户已经明确自己要买哪个产品,只是缺少一定的推动力。(该类型的流量是离转化最近的)
举个栗子。
某用户想购买华为手机,但处于犹豫中,嫌弃价格较贵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便是决策型用户。
即:确定需求和产品,但往往缺乏一定的推动力。
二八原则
根据二八定律来说,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
那么,反观营销推广,总有那20%的关键词,几乎占据了我们80%的消费和转化量。
所以,在精准获取流量时,一定要利用好二八原则。建议可以单独针对那20%的关键词单独建一个单元,重点监控,合理出价、抢排名。
注:这里的抢排名,并不是非让你抢第一。第一点击率高、误点率也高,一般在2-4位较为合理,但还需多测试。
其实,以最少预算获得最大效果不过就是不断“细分”的过程:细分渠道、细分流量、细分关键词。
将流量划分为多个版块,逐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