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届大赛与前五届有什么不同,着力点有哪些?
互联网大赛已经第六届了,最大的变化有三点,第一大赛更名为“国际互联网大赛”,如何体现国际特点是我们应该重视。第二、教育导向。在评审中强调“投资人导向和教育导向”相结合。也要研究互联网的理论基础。第三、这次疫情引发的产业变革、社区智慧治疗、疫情防控、在线经济的新形势等等。这些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着力点。
2.如何选定大赛参赛项目?如何找准发力点?
选定创业项目我们要从科学技术研究出发、学科专业出发、社会问题观察出发,也要有创新方法,我们可以从设计思维方法出发,对我们的创意进行深入思考。
3.作为双创小白首先应该从哪入手进行准备?
要从专业知识基础着手准备,创新方法、创业理论、创业投资、管理学等等与初创组织等发展有关的理论出发,要积极积累与大赛有关的资源,比如互联网大赛项目的典型案例积累、分析、总结等。不论是准备授课、带团队参赛都有要有扎实的准备。
4.应该如何从教育育人的角度看待互联网+等大赛?
我们大家知道在第六届国际互联网+大赛准备过程中提到在评审中要“投资人导向和教育导向相结合”,我们发现前五届互联网+大赛投资人导向比较偏重。教育部在思考“互联网+大赛”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这个实际上是个定位问题。就说对互联网+大赛的理解吧,有的高校的领导说“选项目”,但实际上呢,如果是选项目,根本用不着这样的方式,大家知道呢,全国有大量的孵化器(含众创空间),孵化器这一类机构有7000多个,几乎每个具备规模的城市都有,那么这些7000多个孵化器运营的好吗?也许很多不太好,所以从选项目来讲,只是其中一个问题,而且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育人。
大家知道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主的,就是学一门专业,比如说这个大学本科儿,然后读研究生读博士,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毕业之后,你会发现无论是在一个新创组织,还是你自己创立一个组织,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找机会,我怎么搭建团队,怎么来进行初创的工作。那就是我们说的野蛮生长,你就慢慢儿努力吧,万一要是成功呢?但是现在我们大家知道院校之间培养人的模式不同,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比如大家知道浙江大学,校友作为高管的新三板挂牌以上企业的据说有6000多人。包括像黄峥这样拼多多这样的创始人。所以这就是一个育人的问题。从大赛来讲的话呢,它是给我们广大学生和教师一个育人的机会,就让你去尝试,从搭建团队,从创意到机会,到组织到实施这样一个全过程的一个实现。
5.互联网+大赛中学生团队的人员选择和管理激励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是说,一方面是院校的激励,我们虽然可能没有办法来推动学校的激励,但我们对于学生本身的激励是有的。作为指导教师,那么对于学生团队的搭建,是要根据我们在团队建设当中的同质性、异质性来考虑,怎么样来建议大家来搭建好的团队,我们知道一个平庸的工程师是创造不了伟大的项目、伟大产品的。所以你的那个团队里面实际上要有不错的技术人员,要有我们所说的伟大的工程师,所以团队搭建的是这样的。从管理激励来讲,我们觉得对学生最大的激励不是说你这个比赛拿了什么名次,而是我们在比赛过程的共同成长。最大的获得呢,实际上是在项目执行过程当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这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激励,就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经历的这些团队进行项目打磨,我们共同去拼搏,拿一个项目、拿一个好成绩,这个事儿本身呢,对我们大家都是有影响的。
6.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项目打造与本科院校有哪些区别,该采用何种方式进行?
这个问题我一开始提到了,就是我们从大家会看到评审要点上,本科院校(高教主赛道)强调科学性、原创性以及你在行业里面的创新性、引领性、颠覆性,那么高职类院校更强调工匠精神,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项目,叫小微颗粒播种机,并不是一个科技含量多高的,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把一个什么事情做精了,做好了,做完善了,做深入了。
所以本科的院校呢,跟高职类院校实际上因为办学的定位不同,所以最终拿出来的项目,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职业的院校更多的是在就是职业技能、大国工匠、工艺流程、产品创新这些方面做文章做得更多一些,而对于这种本科院校的话呢,那你真的是要有一定的挖掘深度,就是说你的技术含量。银凤钗头那个项目大家也知道是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你去看李娜那个项目,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在非遗的商业化领域当中,市场的定位,用户的细分当中做得更好,把那个工艺做精了。但如果我们去细细推敲的话呢,差不多1000人卖了这个1700多万,还有300的专业设计师,这么大一个团队,然后你卖了1700多万,怎么盈利呢?怎么运营团队呢,这实际上都是问题。
实际上我们就说定位不同,所以我们在挖掘项目的时候,可能更倾向于挖掘那种技术钻研性,有工匠精神的那样一些项目,这种项目挖掘起来的话呢,可能更有意思,我记得我们群里面有一个这个包头职院的老师,包头职院去年拿了一个国赛的银奖,就是电焊方面的一个非常专业的一个技术领域,指导教师是电焊方面的大师,所以你跟这个技能、技巧、工匠这些方面如果能结合起来的话,应该还是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7.学校没有科研大牛的情况,该如何突围?
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说没有科研大牛,什么样的学校有科研大牛呢?像内蒙古大学这样的大学,你说有科研大牛吗?也未必有,就算有个别可以称得上是科研大牛的又能牛到什么程度,这个可能还达不到像清华、浙大这种程度,所以我们实际上面临的问题差不多。
怎么挖掘呢?实际上还是要跟特色专业和地区经济相结合的领域去挖掘,比如说鄂尔多斯应技术学院所在的鄂尔多斯地区,本身就是创业氛围很浓的,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我知道有全国第一个用大飞机学院,那么在大飞机的这个服务领域,运营领域是不是有可能呢?在打飞机行业里服务的细分领域呢?就是实际上我们还是要找到能够在市场当中得到能得到很好应用的场景,那么就比较好。
或者说民族类院校,我们群里面呢,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和内蒙民大的老师,那么民族类的项目呢,比如说内蒙古大学,在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历史的研究,应该还是有点特点的,就北方少数民族,但是为什么呈现不出来一个特别好的一个产品呢,比如说贵州民大那样的产品呢,实际就在于挖掘。在四五年前,我曾经尝试过一个事情,就是我们以影视表演作为为一个切入点,从影视表演编导导演动画,包括舞美服装等等领域,我们想做一个产业群,然后为什么当时敢做呢。最大由头是内蒙古大学在蒙古族历史文化当中的深厚的研究,那么我们有近200位这个领域的学者,非常专业,但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家看到银凤钗头,实际上就是个银饰,但是你呈现出来轻奢的概念啊,工艺的创新概念啊。然后产品定位的概念啊,然后用户细分的概念这些呢,就把这个事儿做活了,所以在没有科研大牛的时候呢,实际上还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如果这个特色挖掘的好,就是商业化的模式做的好,那就非常有意思。
我感觉呢,有不少老师对,“岐拾的店”这样的项目也挺感兴趣的,这个项目不需要大牛就需要有创新,然后呢,需要我们的老师对商业模式非常的理解,而且呢,要强的学习能力你不能停留在那儿,这个如果你要是停留在那儿,那你就没有办法跟得上,所以我们会看到怎么样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信社交、到视频到5G,如果把这些东西能够串起来,“岐拾的店”这样的项目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商业的价值的。
我知道我们鄂尔多斯应技术学院有护理专业,那么那些专业有一些能够落地的项目,我们知道川大,当然是一个“牛校”,川大的项目12个金奖,十个是跟医药有关的,还有温州医科大学,他们有一个项目就是海星赋能那个项目,就是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愈治疗那么一个方案。
所以大家知道呢,我们说普通院校呢,它有它的价值,就是说对于这种,特别是地方性的这种普通院校说,我们说没有大牛那种院校,但是即便没有大牛,你也一样有自己的特点特色,然后呢,可挖掘的素材包括有些院校,比如说我们师范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怎么样在教育当中,比如说在线教育当中,在比如说像类似于这种创新型的在线教育当中,你怎么做?如果做得好,实际上还是非常有挖掘余地,我今天早晨的特别看到那个项目,九零后女孩儿融资千万级美元,我把那个项目发到群里面,其实意思也是大家看,大家都以为留学这个市场就是教你学学英语、考个托福、雅思、赛达等。
那研究生方面呢,帮你去背背记而已是吧,GMIT等等,然后呢,给你写个申请书文书,但实际上,大家知道这里面细分领域的,还是很有意思,就是我们看到那个九零后女孩儿融资千万的那个项目。还有,比如说我们类似于一种科研创新的这种项目有很多啊,然后拿这种项目呢,去申请国外的院校,美国人也不傻,他们实际上会委托第三方来鉴定你这个科研成果,到底科研成果到底是怎么样?我们为什么要做细分、垂直领域细分,就这个意思,在中国任何一个小众的细分的市场,实际上大家知道都可能是一个大市场,都可能是一个几十亿,上百亿的一个市场
所以禅娜老师提到那个学校没有科研大牛,实际上我们就说要挖掘接地气的项目,我举个例子,我们内大化学化工学院的有一个老师,副教授这个年龄比较大了,老大学生。
温国华老师,你要说他是科研大牛恐怕还不是,算不上学术大牛,他现在职称好像是个副教授,但做实验做非常多,他手里面有好多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去年的有化学化工几个学生找我,他们提了好几个方案都让我否掉了,我的意思是你们回学院去找一找有没有好的科研成果,后来呢,就发现温老师手里面有一些项目,什么项目呢?用马铃薯淀粉渣做吸水剂保水剂。
让他们去拿这个项目跟我说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这个可以,内蒙是马铃薯大省,每年的马铃薯淀粉残渣非常多,你把它倒掉就变成污染了,你把它利用呢,它是可降解的,这种项目需要高深的科研成果吗?不需要,就是一个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最后拿了这个省赛金奖,红旅赛道的自治区赛的第二名,实际上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如果挖掘的好,绝对是可以拿到国赛银奖,这个级别的项目。
所以我说我们要找那些老师、他不一定科研的时候发的paper有多么高的级别,但是他做的那个创新的东西非常有价值,就像我提到温国华老师手里面有好多这个科研成果,那些科研成果去申报自然科学基金、发个高级别的SCI的paper啊?可能做不到,但是呢,非常有价值。
我们看到那个项目说,有科研成果、有专利支撑、原材料来源合适、应场景比较好,比如治沙、家庭绿植,各个方面凡是和植物煲水有关的方面,包括比如花卉,很多应用场景的都可以用这个东西。如果用马铃薯淀粉去做保水剂,成本低、环保、可降解,你可以直接把它放在土壤里面,让土壤的含水量大大增加。
禅娜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科研大牛的时候,你怎么来突破那找那些可能工巧匠啊,就像我们温国华老师这样,他也不是什么长江学者、优青、杰青等等,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研的一个老师,做实验的老师,但是呢,它可以拿出来很实用的项目。
8.哪些项目类型在互联网创新创业评审中哪个更最容易获得认可?如何将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结合?
我们从获奖的数量来看,就是和创新驱动战略是相符合的,获得金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硬核科技上面,就是我们叫“科转项目”,就是说这种技术类的科转项目获奖的比重大一些。在第五届互联网+大赛中有好几个项目都提到了“国之重器、国之利器”。所以大家会发现这种就带有创新性的技术类项目“重器”项目更引人注意,比如说浙江大学的和伍科技、清华大学的清航装备,这种项目都属于大科学硬核科学的,这种项目相对来说很难,获奖的比例也大一些,比如说像清华大学的另外一个项目,Real AI,还有像我们说像北邮的Nolo VR,浙江大学的“回车科技”的脑科学等,还有像智网云联的算力那种项目都是有特征的。这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项目获奖,别人就不容易了,实际上就是即便是这样的项目,也有一个怎样选准应用场景就是创业情景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什么情景下用?所以大家回过头去看那个清航装备,我们知道跟“大疆无人机”根本就不是在一个产品线上,或者在一个情景下,“大疆无人机”的飞行条件根本就不是清航装备直升机所要飞做的,所以那你就知道你要把情景设定好。
那么,从这个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结合来讲的话呢,科研本身是科学创新、创新新理论,技术科学上的创新发明创造,但是这个呢,一定要有跟创业结合,就一定要有一个场景,就是用在哪个场景上,就刚才我们说wowgo那个项目很好地和北斗系统结合。刘勇他们把北斗系统跟这个登山连在一块儿,那大家会看到,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就是我们说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应用场景,用在哪儿,怎么用。
9.如何找准赛教融合的突破点?通过组织赛事达到改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
这个题目呢,实际上是学校考虑的,就是学校要不要这样考虑,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考虑明白,也不是所有的学校考虑明白就能去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像杨晨老师这样组织赛事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比如说我们一个比赛一个项目,为什么我们要从想明白干明白到说明白呢,实际上是不同的课,就是想明白就是创新,你说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TRIZ、斯坦福的设计思维,这都是创新方法。
我们甚至提到这种创新方法可以应用到大学的众创空间里面,比如说设计思维工作坊、原型工作坊等等。如果我们学习交流中的教里面有在大学管理众创空间的,那你就可以去尝试一下,能不能在你所在的大学众创空间里面做一些教学项目,比如说设计思维工作坊、原型工作坊等等,那么在工作坊完成个产品的demo啊,这样的事儿你能不能做?
还有对于大赛项目而言,实际上是想明白了、有创意了,那么你的大创项目,就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吧,那是不是一个创新呢?怎么样把它改造成为一个互联网+项目?这实际上是教赛结合,但是我们所说的“赛”的可能大家就是教务处主办,或者是招就处(创新创业学院)主办,但是教学是各个学院的事儿。这个事情的确比较难做,这就需要有人去尝试,所以组织赛事促进教学改进的问题,我一直在提,就是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比较深入的深入到大赛里面去,就是我们讲的设计思维、讲的商业模式,那么,最终在比赛当中有多少是被投资人所认可的呢。
这个本身也是一个检验,就说你检验了,你知道你的商业模式分析是对的,是市场认可的、投资人认可的,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验证呢,那这个事儿就没有办法来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创新创业大赛实际上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实战特征的实践环节。
这个实战的实践环节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展示的就是你学了那么多创新的课程、做了那么多的实验、做了那么多的训练,然后你真正的真实环境下,你来做一个实践性创业项目,能不能?所以教赛结合促进教学改革是比较难,如果要是大学能够想清楚的话呢,就最好了。
如果到我们这些一起学习思考的老师们真的有一天走到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岗位上去,或者说我们岗位的调整到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岗位上了,你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你就能够更好的去做。比如宁波大学呢,在这个领域做的就蛮好的,我觉得宁波大学获得了六个金奖、十四个银奖,若干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