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做好,以免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著名管理学家菲利普·克劳士比在2世纪60年代提出了追求质量“零缺陷”的思想,而要求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即是这一思想的精髓之一。在很多人看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有些事情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怎么可能一点儿错误都不犯呢?但从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来看,这不仅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他们还必须要求员工做到这一点。
只有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员工才会有很好的业绩,公司也才会有可观的利润。 而事实上,要求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并不是说不可以犯错误,而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心理,要使之符合所有的标准和要求对待工作中的错误,无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都绝不能放过,一定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避免下次再犯。有些员工在接受老板安排的任务时,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还有下一次的机会,喜欢给自己留下退路。
殊不知,这样的心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就会永远跟随着你,让你在无形中养成一种消极怠惰的习惯。如此,你在工作中就永远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永远不可能让自己的业绩提高。更何况,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把事情做对,你就很可能失去了在职场发展的机会,因为老板已经不愿意再给你下一次的机会了。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你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就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返工改错的情况了,这样一来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大量的金钱。
不但如此,很多员工的工作都是与同事相协作的,你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很自然地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运作。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只是你一个人在忙了,还会有很多人跟着你一起去忙,从而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耗。有一家生产电机的现代化企业的老板,因为自己的工厂总是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而烦恼不已。有时为了赶工期,他不得不临时扩招工人,可是订单一增加,生产进度就又跟不上了。
要知道,这是一家很大的工厂,总共有七条装配线,可以把不同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在每条装配线的尽头都设有检查站,一旦生产的机器出现问题就会被专职人员记录在案,然后送往返工区,由最有经验的工人负责返工的工作。每天都会有很多不合规格的机器被送往返工区,等返工人员检修完毕后,机器才可以出厂,发给用户。在老板看来,装配线不可能不出错,而所有的工人都是很敬业的,他们为了返工可以工作到深夜十二点,已经达到他们工作的极限了。而以公司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技术上的改进在未来两年内又实现不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呢?后来有人给老板提了个建议:取消返工区,让所有最有经验的工人回到各自的生产线上去,做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在生产线的尽头再摆上三张桌子,质量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各负责一张,将出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坚持彻底地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有缺陷的机器被送回生产线去修理,公司同时建立起“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
老板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便咬牙决定先试一下再说。结果让老板大感欣慰。几星期之后,生产进度就跟板见此法可行,还在制造车间立了一块标志板,上面写着生产出的机器无故障、无缺陷的天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零缺陷”产品保持的天数越来越多,他们也学会了检查新产品的好方法:工人一边装配一边将出现的问题提出并迅即解决,由于生产出的机器质量稳定可靠,这家企业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先后兼并了七家工厂。通过老板和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些工厂也无一例外地做到了这一点,企业的利润由此翻了10倍以上。
这个事例说明,如果从一开始就将事情做正确,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企业经营如此,个人做事也一样。一个真正的强者,他从来不会把希望寄予下一次,而是从现在开始就争取把事情做正确,为自己蠃得业绩,更为自己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更需要智慧。对刚接手的工作,我们要端正心态,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筹划,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在工作中即使再忙,我们也要抽出一点儿时间来好好想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忙中出错。只要我们做事认真一点儿、仔细一点儿,多想办法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后来的返工现象,就可以少走弯路,花费最小的代价,作出最大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