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个被视为百度“关键先生”的陆奇突然走了。
陆奇是在百度危难之际,被创始人李彦宏请回来操盘整个百度的运营管理的。
2017年1月,百度显得千疮百孔:主营搜索业务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因为“魏则西事件”,百度本来就不高的口碑瞬间降到地心,同时还引来了监管方对医疗搜索广告的严格限制,让百度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一份财报”。
陆奇上任之后,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医疗广告、外卖等等不聚焦的业务,提出“All in AI”战略,把百度的精力凝聚到最擅长的技术领域,给迷茫的百度找到了方向,并且理清了道路。
市场对陆奇的改革给出了好评:陆奇在百度掌权的四百多天里,百度的股价相对于他入职之初提升了接近60%。
然后就到了5月18日,百度官方微信号突然宣布,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卸任。
对此,有自媒体人评价:“李彦宏才是最该从百度离职的人。”
1:
李彦宏是个好人,但不一定是好管理者
一个流传的观点是,百度由曾经的BAT之首到今天的掉队,和李彦宏的性格重度相关。他是个重感情的好人,但他并不算是个优秀的管理者,特别是要掌舵百度这艘已经有5万员工的大船。
百度内部的官僚作风、人事斗争和个别管理层的私心多次被业界调侃,一度被看作这家巨头企业文化中的顽疾。
有内部员工向知名媒体36氪透露,“其实Robin很反感官僚,但是他又比较放权于底下的这些人,底下的那些人又跟他不是一条心,比较糊弄他。尽管他们清楚什么是对公司必要的,但并不关心,只在意做的事情是不是往上汇报的时候好看,逼着基层员工挑活干。”
中高层管理者的这种偏好,最终会反应在绩效评定上,“要不你以为以百度的技术,连不赚钱的垃圾广告帖都灭不了?他们都知道,只是不安排人力去整治。”
以上种种,包括魏泽西事件爆发后百度的措手不及,让李彦宏看上去像个位居高层又很好蒙蔽的CEO。
2:
李彦宏请回了大将,但并未给足够的支持
当初陆奇对外界宣称百度要“All in AI”,李彦宏曾完全默认了陆奇为百度定下的战略。
但到了2018年1月,李彦宏在一次公开活动上提出,相信AI是百度的未来,但他从没说过“All in AI”这几个词,“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
早在年初的时候,有自媒体曾经爆料过,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体系(AIG)举办了年会,但李彦宏、陆奇却都没有出席该年会。当时,即便局外人其实也已经能从中感受出李彦宏与陆奇之间是“道不同”,后面很有可能是“不相为谋”,最终“分道扬镳”。
此次人事变动,意味着百度的直接掌舵权重新回到李彦宏手上。后者因为在移动端时代对公司战略判断的摇摆不定,上令一些内部员工失去了信心。
百度一把好牌打的稀烂,就好比你有两个王和四个二一样,两个王炸,你给我来个四个二带两个王出去.....早些年,百度手中王炸产品可不少,却没几个成功的,转型也不顺,战略和阿里差了几个等级。
阿里、腾讯、百度,曾经的BAT三巨头,只有阿里和腾讯一路高飞猛进,而百度却一直在退步。百度O2O战略失败,又出了“魏则西”等事件,一直勉强度日的百度把宝压在了人工智能上。
最近又爆出陆奇离职,李彦宏重回一线,百度是否又会迎来战略的摇摆期?
3:
李彦宏未能平衡好人才
近年来,百度高管离职问题严重。从2003年至今,已有超过20位高管、技术人才从百度离职。算上今年离职的邬学斌、李靖,从百度离职的副总裁级别高管就有8位,百度被人们冠上了技术黄埔军校的名头。
“下一个要走的是谁”、不同版本的“宫斗内幕”等猜测或所谓的爆料,让这家公司成了IT八卦对象。
接连发生副总裁级别以上的人事变动,如果不说宫斗,很难让人相信。
而坊间传说的“太子(李明远)篡权、君主薄凉”;搜索团队不把数据共享给AI团队;百度“空降兵”(陆奇)的“上位”危及“元老”地位等等,都与中国公司政治相吻合,很多人都倾向于相信百度在公司治理上千疮百孔。
百度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之一,希望它能尽快摆脱困境,重回巅峰。陆奇贡献的486天像鲶鱼一样给了百度新的刺激,但百度显然并没有给这个外来的革命者,足够的依靠。
如今指挥棒又回到李彦宏手中,李彦宏依旧需要平衡新领导班子的权力,以及把陆奇开了头的变革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