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业者如何少走弯路?你需要具备腾讯式的底盘能力

  2020年7月9号,腾讯股价创新高,总市值达5.19万亿港元,马化腾身家突破600亿美元。 作为世界500强公司和世界前十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全球员工总数已经超过了六万人。

  这家1998年成立的广东籍互联网公司,奋力奔跑二十年后,已然形成自己的帝国版图。与阿里系在互联网领域合纵连横,不分伯仲。

  谁能想到,当年不被同行看好的腾讯,今日能成长为庞然大物,令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望而生畏、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腾讯的成功不可复制,他的成长被那个时代赋有,更多的时候,战略转型是激烈竞争的结果,也未必是事先成熟规划的产物。

  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蓬勃发展中找到值得深究的路径。

  一、马化腾-天生的领导力

  领导力似乎是稀缺才能。领导者最需要的能力,是领导团队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领导者的雄心壮志、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而不是管理水平。网络精灵-

  初创型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和才能,会像灵魂一样注入他的企业。

  而马化腾,似乎是天才的领导家。

  提到马化腾,公众的印象是腼腆、温和、保守。在腾讯最高级领导人的会议上,他似乎一直是那个耐心倾听的人,决策往往由大家投票做出。但在腾讯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上,Pony才是拍板的人。腾讯的表现不像小马哥温和的外表,它四处出击,八面迎战,最终成长为今天坚不可摧的帝国。

  1、关键节点的决断力

  做不做ICQ?

  ICQ是QQ的前身。但当时以传呼机起家的马化腾团队在做不做ICQ上犹豫不决。一方面已经有台湾资讯人、网络精灵和飞华在做了,另一方面,美国在线花几个亿买走ICQ又好像很给力。小马哥的原话是:“我们还是先把它养起来吧。”

  这让当时在“无线网络寻呼”领域频频受挫、焦头烂额的腾讯找到了方向。

  做不做网游?

  腾讯早就看中了网游这块市场,但在2003年年初,马化腾决定进入棋牌游戏领域时,却遭到了决策团队的反对,大家认为当时的腾讯应该集中精力做主业,并且团队内也没有擅长做游戏的leader。小马哥力排众议,成立仅有4名员工的游戏组。

  随后网游的表现令所有人惊讶,《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QQ炫舞》《QQ飞车》以及《英雄联盟》5款游戏帮助腾讯成功成为国内游戏领域的龙头,根据腾讯2011年的年报显示,网络游戏对公司收入的贡献已经过半,达到158.21亿元。现在腾讯的互动娱乐部门拥有2000多名游戏开发人员,加上外围公司,开发人员总数接近5000人,为全球最大的网游开发群体。

  怎么战赢360?

  在2010年的9月到11月间,周鸿祎所创办的奇虎360公司与腾讯展开了一场轰动一时的用户争夺大战,时称“3Q大战”。这是一场影响腾讯战略方向的关键战役。

  在2010年风光一时的腾讯似乎成为了“全民(互联网)公敌”,骂战四起,但让腾讯没有想到的是,在9月27日360突然釜底抽薪,发布直接针对QQ的“360隐私保护器”,同时在360网站上开设《用户隐私大过天》的讨论专题网页,强烈谴责腾讯

  周鸿祎对舆论有天生的掌控和扩散能力,同时能够在产品层面上实施有效率的主动反击。他很快占领了舆论高地,定性这场战役是“草根创业者对垄断者的反叛”。面对他的超限战术,腾讯虽发动了多个部门予以反击,但收效甚微。

  随着双方的刀来剑往,3Q之争引起公众和媒体的疯狂关注,腾讯在交锋中尽显被动之态。网络精灵-

  经过一个月,马化腾做出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腾讯在被动受敌后,终于作出了反击!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非常能体现小马哥的性格: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腾讯推出了一个“不兼容页面”,所有用户面对“卸载QQ”和“卸载360”两个选择键,必须进行“二选一”。

  一年前,360在与金山的竞争中也有过一次类似的行动,“卸载金山”的字体比“卸载360”大好多。马化腾表现得情绪很激动,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胸脯说:“一样大,来吧。”

  这场战役的结局是腾讯“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马化腾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转变。2010年11月11日晚间,他通过内部邮件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信,内称:“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2、战略调整的前瞻力

  发展至今,腾讯史上共有五个战略性的“腾讯时刻”。

  第一个“腾讯时刻”是1999年2月10日,OICQ的发布标志着企业找到了专注的方向,在厮杀激烈的互联网世界里觅到了一寸生存之地。

  第二个“腾讯时刻”是2005年8月,“在线生活”战略的提出意味着腾讯向全能性、生态型企业的重大转型。马化腾向媒体宣布了腾讯的新战略主张:“腾讯希望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在线生活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

  当时,腾讯管理层达成的共识是,腾讯唯一的核心能力是掌握了人际关系网络,由此为起点,向用户提供各种在线生活服务。

  第三个“腾讯时刻”是3Q之争后,12周年成立纪念日之际,马化腾承诺“开放”,这是腾讯决策层第一次将之定义为战略级的行动。他宣布:“从今天——12月5日起,腾讯公司将步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方向就是8条论纲,转型办法就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忠告和批评,转型的原则就是开放和分享。”

  第四个腾讯时刻是2013年11月11日,腾讯创业15周年,马化腾发表“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主题演讲,首次提出了“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新主张。

  从2011开始,腾讯主打“泛”娱乐的内容生态概念。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并购,腾讯在动漫和网络文学两个板块大有斩获,从而在互联网内容生产领域立住了脚跟。

  到2015年腾讯互娱旗下总共具备了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和腾讯影业四大平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泛娱乐生态布局。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的概念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第五个“腾讯时刻”是2015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在参加全国两会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腾讯未来专注做的两件事情——连接与内容。

  他说:“腾讯这一两年的战略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把搜索、电商都卖掉之后,更加聚焦在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以微信和QQ为平台和连接器,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最简单的连接,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第二个事就是内容产业。就这么简单,一个是连接器,一个是做内容产业。”

  由此,腾讯形成了以微信和QQ为双社交平台的架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腾讯也离自己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越来越近。

  二、技术底色-扎实的创新力

  技术流是腾讯决策层的重要标签,几位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而对于技术的热爱也是他们一直保持创业热情的关键。

  “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策略帮助腾讯实现微创新,在学习优秀产品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

  腾讯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紧盯市场动态,以最快的方式复制成功者模式,利用QQ用户优势进行后发超越。”

  但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以QQ的本土化改造为例。

  腾讯对ICQ的模仿建立在微创新的基础上。它把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从而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还先后发明了断点传输、群聊、截图等新颖的功能。网络精灵-

  这一改造克服了当时中国还没有人手一台私人电脑的尴尬境地。

  而无论是资讯人、北极星还是飞华,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第二个重要的创新,是在软件的体积上。中国的网速非常慢,下载一个软件要几十分钟。这时候,吴宵光发挥了他的技术天分,对整个软件的体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其实,从互联网产业诞生的第一天起,中国人就是一群大胆的“拿来主义者”。然而,在本土化的改造上,他们却进行了无数的应用性创新,这些微小的、细节性的、更为务实的创新让那些外国开发者摸不着规律。

  腾讯的确具备先天的用户优势,但让他保持竞争优势数十年的“法宝”,却是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产品不好,流量来了也留不住。

  《2019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显示,腾讯研发人员占比高达 66%,在中国诸多科技公司中位居前列。所谓的“天才产品”都是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不断“重写”和优化的结果。47.8% 的项目迭代周期在 1 周之内,46% 的 Bug 在 1 天内得到解决,28% 的需求可以在 1 天内得到响应,平均每天完成用户需求 3802 个。

  三、人才梯队-核心的竞争力

  1、管理层-永不枯竭的创造力

  在起步阶段,马化腾和自己的团队形成了一个互补的完美组合。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而陈一丹总掌公司后方,许晨晔则稳定门户网站,在中国的其他互联网企业中,如此互补的创业组合几乎没有出现过。

  随着公司的发展,最高决策层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在和对手的几次大战中腾讯都有人才收获。

  腾讯现任总裁刘炽平

  

  刘炽平最初的身份是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的执行董事,在帮助腾讯上市的筹备过程中,刘炽平的聪明、坚毅和快速学习能力得到了腾讯创始人团队的一致认可。

  马化腾非常需要在腾讯内部找到一个可以谈战略的人。刘炽平2005年正式到飞亚达大厦上,开始了“首席战略投资官”的工作。刘炽平说:“我管三件没有人管的事情,一是战略,二是并购,三是投资者关系。”他的作用很快显现出来,在腾讯股价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多次到香港向机构投资人阐述公司的前景。“把投资者关系做好,你的股价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反应,认受度就会提高。”网络精灵-

  腾讯在资本市场上的战略布局,应归功于刘炽平。从2011年开始,腾讯一改之前的投资策略,开始用资本手段实现结盟式的开放,相继入股大众点评、京东和58同城等公司,与咄咄逼人的阿里巴巴进行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竞赛。

  “汤道生和郑志昊”的加盟

  中国香港人汤道生于2005年9月底从甲骨文辞职,入职腾讯

  也是在9月份,在微软中国负责MSN Spaces业务的郑志昊也被吴宵光招进了腾讯,协助汤道生推动SNS业务的发展与布局。

  在后来的两年多里,汤道生和郑志昊领导了一场与51开展的保卫战,漂亮迎战。

  而后,在汤道生的主导下,QQ空间进入一个快速迭代的阶段。

  它以一种非常意外的、在美国人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方式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主题是“种菜和偷菜”。

  在2009年的下半年,腾讯为《QQ农场》先后增加了4000多台服务器,QQ空间成为腾讯在电脑端最重要的入口级产品。

  “营销天才”刘胜义

  刘胜义在2006年加入腾讯,出任负责网络营销服务与企业品牌的执行副总裁。当时的他面对众多大企业的邀约,毅然选择了腾讯,他的原话是“自己被这群比自己年轻近10岁的中国年轻人的敬业、专注、认真深深感动。”7月份,《南风窗》总编辑的陈菊红被任命为腾讯网总编辑。他们的使命是“让腾讯网摆脱‘三低’形象——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真正成为一个主流媒体,同时发掘广告价值”。

  刘胜义推动下的MIND方法论在探索数字营销的方向上不断演进升级,他开创了移动全景时代的数字营销方法论。

  2015年6月,刘胜义登上了第62届戛纳国际创意节的领奖台,成为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主席特里·萨维奇(Terry Savage)评价道:“刘胜义在当今媒体格局中非常有影响力,在他的带领下,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媒体平台之一。”

  2、非管理层-后起之秀的爆发力

  内部赛马机制在腾讯由来已久。简单说,就是几个团队同时开发一个有前景的产品,效果最好的胜出。

  赛马机制的雏形是与工程师文化相交融的产品经理制。从2003年开始,“谁提出,谁执行”“一旦做大,独立成军”成为腾讯内部不成文的规定。这一新模式无形中造就了“赛马机制”。腾讯将竞争的战争先在内部实现,推出到市场的成熟产品往往能形成其他公司无法追赶的优势。

  在腾讯的23年发展史上,决定其命运的几次重大产品创新,如QQ秀、QQ空间及微信,都不是最高层调研决策的结果,而来自中基层的自主突破。

  “微信之父”张小龙就是在这种机制下胜出的。当时他带领着一小队人马在广州做着邮件的开发,在一次浏览QQ邮箱阅读空间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让他“一战成名”的机会,当时不仅在腾讯总部的几只队伍在做类似研发,传奇人物雷军也看到了这个机会。

  让张小龙最终胜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极致的简化设计

  张小龙的设计出色到什么程度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已经做到极简化了,其他人做任何加法都是错的”。他认为,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这一点与马化腾、乔布斯不谋而合。

  (2)“查看附近的人”

  2011到了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张小龙说,“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网络精灵-

  7月份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以上,而这是在没有动用任何QQ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

  微信从无到有,平地而起,以令人咋舌的狂飙姿态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工具明星。

  相较公众英雄,用“沉静型领导者”来描述类似腾讯这样的决策团队更为合适。

  他们没有表演的欲望,不喜欢面对媒体,缺乏戏剧性人格,作为现实主义者以最坚毅和冷静的风格带领公司走得更远。

  四、用户体验-极致细腻的共情力

  作为一个以产品“出道”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将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1、“不停地修复”

  马化腾最先提出产品经理的概念,在2010年以前,他也一直是以产品经理自居的。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

  怎么可以发现问题?

  马化腾认为:其一,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

  其二,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甚至马化腾最初收购Foxmail的原因就是张小龙的体验做得好。

  他的产品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不强迫用户;

  ——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

  ——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龄化。

  在产品的总体构架及运营上,则可以采用下述的策略:

  ——交互功能:“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思考!)

  ——美术呈现:“尽可能简单。”

  ——产品设计:“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运营要求:“不稳定会功亏一篑!”

  ——总体要求:“快速,稳定,功能强,体验好!”

  ——发现需求:勤看BBS和Blog。

  在马化腾这位“邮件狂人”的亲力推动下,“亲近用户,体验第一”的产品哲学渗入了腾讯的灵魂之中,在张志东和熊明华等人的协助下,腾讯进而形成一个制度化、平台型的产品检测、反馈体系。

  2、挖掘情感价值

  腾讯很早就提出了“用户体验”的概念,挖掘用户的情感价值是腾讯的秘密武器。

  它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会员服务”、虚拟道具出售、Q币等服务型创新,从而使得QQ由一款没有温度的即时通信工具逐渐转型为一个“类熟人”的网络社交平台。

  QQ秀受欢迎的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宵光已意识到了这样的需求存在,他说,腾讯出售的其实不是“服饰”,而是“情感的寄托”。虚拟的形象代表的是现实中的真人。

  再以QQ宠物为例,有数据显示,养宠物的QQ用户有七成为女性,它所煽动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母爱情结。这一游戏内涵可谓非常的浅薄,但又十分的真实和温情,而这种细微的诉求往往被忽视。

  腾讯在探索中似乎成长为了一个发掘人性、出售娱乐体验的供应商。

  尾言

  即使近两年依然不乏对腾讯的批评声,但小马哥说,也许会失败,也许会胜利,但要先有战场,要有能胜利的地方。我们从腾讯“科技向善”的新理念中看到了他旺盛的生长力。

  腾讯的成长史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成长史的缩影,顽强的它像是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在途中把一个个对手越甩越远。成长速度是腾讯的制胜法宝,马化腾说,腾讯没有一刻会休息,不断小跑前进是我们的日常状态。

  对于互联网发展的洞见和居安思危的态度让腾讯的版图以指数级扩大,似乎再也没有能拦住他的对手。他通过QQ实现了用户资源的积累,以创新的盈利模式实现用户资源的获利兑现,在一次次激烈竞争的中浴火成长。

  我们依然对腾讯的明天充满期待。

  对于创业者们来说,腾讯就像前世之师,少走弯路,锻造腾讯式的创业底盘能力,可以让我们的创业道路越走越远。

  毕竟,就像美国未来学家库茨维尔说的那样,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

  抓住当下,创造属于你的巅峰时刻。网络精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腾讯  腾讯词条  走弯路  走弯路词条  底盘  底盘词条  创业者  创业者词条  具备  具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