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业与投资的思维博弈均衡,是创投长期成功之道

  2015年被普遍视为中国企业服务创业元年,自2015年至今三年来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服务创业案例。在2018年初的时候,专注于中国企业服务创投服务的咨询机构、定位于中国TMT产业升级与融合加速器钛资本旗下研究院,曾发表了对2018年中国企业服务创投市场展望的观点:在未来5到10年,中国将迎来企业服务创业的新一轮上升周期。

  在新一轮企业服务创业与投资上升周期到来之际,有必要对于创投长期成功的两大关键力量做一个重新审视与认知,这就是投资机构的投资思维与创业公司的创业思维。长期来看,对于以风险投资等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创业企业来说,永远都处于创业思维与投资思维的博弈之中,成功的博弈可以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的大概率,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带来双赢。

  在2018年9月举办的钛资本“新一代企业级科技投资人投研社”在线研讨会第二期上,来自容亿投资的高级合伙人顾巨峰、AA投资的高级投资经理廖望以及线上多位企业服务领域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共同探讨了“创业思维与投资思维”话题,形成了初步共识——

  “投资思维和创业思维在本质上趋同,成功要素在本质上类似,都需要对创业方向、时机、阶段、前景等做出理性和客观的判断;创业者需要具备产业投资思维,投资人需要具备企业经营思维;投资人不要尝试控制被投企业,被投企业也要理解投资人的财务投资逻辑;双方在思维层面的统一,可以化解在执行层面的差异与矛盾,最终为双方的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一:投资思维对创业者有何帮助?

  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怎么才能让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小化呢?创业者就需要相应的投资思维。

  首先,在财务的层面,要确保投入产出比高效;其次,在企业资源受限的前提下,要确保资源利用率,就需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包括内部团队与外部团队的不同优势;第三,在技术能力上,既可以考虑完全由自己开发,还可以用更低代价导入外部能力;第四,在团队需要的核心人才层面,既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也可以导入已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快上手干活的外部人才;第五,在资本层面,要考虑如何最大化手中的资源,包括现金与股权等。在引进人才时,除了薪资、奖金外,还可以用期权、业绩承诺等现阶段成本最低的方案。这些从本质上,都可以理解为投资思维。

  除了上述创业者的投资思维举例外,从业务角度考虑,创业者需要有投资思维。很多企业IT服务的创业者都是技术出身,之前并没有创业经验,因而更执着于技术本身,对于商业化的嗅觉与思维则相对欠缺,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所开发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并不接地气。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偏向于关系型社会,投资人更看重的是创业者是否真正懂用户的内生需求,而不只是技术本身。

  从融资角度,创业者也非常需要有投资思维。衡量一个创业者融资能力的强弱,就看其在与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否很快、准确地理解投资人的思维逻辑和诉求点。如果能清楚地知道投资人在问什么,以及问题背后浅层、深层的背景,就能更容易与投资人交流,能更有效地把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展现给投资人。更进一步,如果创业者还具备一定的资本市场的经验,对资本市场的规律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创业者对于公司在不同阶段需要多少资金,相应可达到怎样的估值,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规划。

  二:创业者的投资模式有哪些?

  创业者或创业公司投资无外乎三种方式:财务报表内业务投资、财务报表外业务投资和人脉投资。

  首先,财务报表内业务投资,即从整个公司的财务报表维度做出投资。投资方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自建团队并孵化,一类是通过并购或者参股外部团队。通常来讲,财务报表内投资应该尽量选择第一类,尽可能利用已有成果,采用短周期、小投入的方式。对于投入资源大、周期长的业务,其实并不适合财务报表内孵化。

  因为财务报表内孵化的业务,会消耗企业当期利润表上的利润。尤其是处于资本市场中的企业,这样做可能将直接影响估值。例如财务报表内孵化了一项业务,使用了1000万的利润;而如果该企业是十倍估值融资,其实相当于这1000万利润就用掉了一个亿的估值。

  对于财务报表内并购和参股外部团队,原则上是并购的外部团队应当尽量为当期盈利,或者说马上就会形成盈亏平衡,而不是并购或参股以后有很大的当期亏损。如果处于亏损状态,可以等到快达到盈亏平衡点或者已经形成当期盈利了,再通过财务报表内方式做并购或者参股。

  其次,财务报表外业务投资,也就是说不直接使用企业的资金。投资方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股东个人,一类是与机构合作。

  大股东个人需要注意规避同业竞争,即不要投资与现有业务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否则就相当于违反了竞业条款。一般来讲,投资产业上下游或者周边业务都可以。但未来还可能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股东个人投的业务不能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关联交易。如果确实是存在潜在关联交易的业务,可以从模式上做设计和优化,或者回避以大股东个人名义去投资。

  与机构合作,可以成立产业基金,产业基金采取产业链布局,或面向某一个特定标的的项目形式。这种方式从资本运作的维度来讲,可以把资源放大,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整合更多资源一起做投资。

  什么需要财务报表外业务投资呢?这包括需要前期孵化和大量投入的业务,这些业务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内业绩。那么,等到这些业务开始盈亏平衡或者开始盈利了,就可以再通过财务报表内并购等方式,把这些业务收购进来。通过合理的表内、表外两种投资组合方式,可以帮助创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避免业绩的波动,在资本的道路上走的更平顺。

  第三,人脉投资。人脉投资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产业人脉资源,包括为创业企业需要重点攻克或者掌握的产品技术,以及为市场发展投资的人脉资源;第二方面是政府人脉资源,政府资源是所有的企业发展都离不开的外部环境;第三方面是资本人脉资源,就是企业往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渠道资源。以及未来在IPO过程当中可能会需要的券商资源、律师事务所资源、会计师事务所资源等等。

  三:经营思维对投资人有何帮助?

  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涉及对潜在被投企业和被投企业经营状况、所处产业阶段以及整体市场的判断,这影响到对潜在被投企业和被投企业的估值、帮扶以及后续投资,也影响到投资机构的最终退出路径,因此投资人必须具备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思维、必须考虑创业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形态,才能让投资的利用率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小化。

  在投前阶段,投资人应该理解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的资源、匹配的战略和战术、配置的团队、产品的成熟度、获得的客户、业绩等都不相同,相应的要求当然也不一样。不能要求天使轮的项目和团队像A轮和B轮那样完整,如果天使轮就有非常高档次的管理体系、非常高的业绩回报,这通常不太符合企业发展和经营逻辑。

  投资人更应该看创业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这可以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创业企业过去的发展状况、业绩表现,另一方面是创业者的潜力,包括学习和成长速度。如果成长速度够快,那么创业者在不同阶段就具备不同的撬动资源和资金杠杆的能力。

  在投后阶段,投资人一般会帮助被投企业嫁接各种资源,特别需要跟创业者保持在相似的思维层面。有的创业者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创业者觉得投资人不懂业务或不懂企业经营,也不会愿意与投资人多交流。

  四:投资人该如何理解、帮助参投企业?

  对创业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诉求往往是市场渠道。投资人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渠道,把已有的产品、服务销售出去,帮助企业获得营收。

  其次是产品和技术。投资人从这个层面可以帮助创业企业把壁垒建得更高,打造创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是人才。创业企业的组织架构在一开始不可能很完整,团队成员构成可能很长时间内都只是满足当下需求,解决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例如,技术型创业公司在一开始可能只有研发人员、完成了研发后才组建市场和销售的团队、产品上市后才去物色交付人才、客户已经采用后才去物色售后人才等等,创业企业在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差异,补足创业企业的人才短板,也是投资人可以帮扶之处。

  第四是经营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客户、业绩等规模发生相应改变,需要引入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发生改变,很多创业者之前并没有经营管理大型公司的经验,当经营业绩从几百万增长到几千万甚至上亿,这个过程中将对创业者原有的经营管理能力形成挑战。此时,投资人可以帮助创业者引入真正有经验、经历过实战的人才,帮创业者做辅导和辅助,这对创业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较有帮助。

  第五是战略规划。当创业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开始需要有技术、市场、上下游合作伙伴等维度的战略规划,这些是投资人可以帮扶创业企业之处。

  第六是产业生态。当创业企业做到了足够的规模、体量后,自然而然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生态。这个过程当中,投资人其实就是创业者的好合作伙伴和外脑。不论是从资本层面,还是对行业的理解,或是对产业上下游生态的理解层面,投资人都有更宽的视野。投资人在产业生态布局方面,有很多可以辅助到创业者之处。

  其它还有政策资源。政策资源,一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的不同产业、人才等政策,有的地方政府对不同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同。二是对税收、场地等,不同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作为投资人,有很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相对来讲更容易获取这些资源。

  当然,还有资本资源。资本就是间接的和直接的融资,投资人帮助创业者在财务、法务等方面做好合规工作,在企业业绩达到足够体量时,帮助创业者一起筹划IPO或者并购,最终实现投资人的退出。

  其实作为投资人,天然的商业模式就是先成就创业企业、成就创业者,然后再成就自己。这个过程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企业成功了,投资人才有可能成功。

  五:投资人资源有限,如何帮助创业者?

  如果投资人暂时还达不到对资源的较高拥有度,该怎么做?

  首先,投资人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拥有所有的资源,只能尽力而为;其次,投资人的某些资源可以直接给创业者,例如市场、渠道,而有些资源却不能直接给,例如经营管理、战略规划、产业生态布局等等,需要投资人跟创业者一起不断探讨。这是一个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对接资源。投资方式千差万别,但投资人在本质上要尽可能地理解创业者,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发现创业企业的需求,而不是给创业企业添乱。

  此外,投资人也要经营自己的资源。被投企业就是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例如共同服务某一类客户甚至同一客户,共用一类渠道或针对同一市场等资源。投资人也需要整合已有资源,通过现有的资源再推荐新资源,这是资源生态的自我生长行为,无法一蹴而就,而要贯穿始终。

  六:投资人如何把握介入企业的深度?

  有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创业者,对行业的理解、对资源的积累都比较深厚,自主意识又比较强,相对来说不太愿意被投资人过多插手。那么,投资人对介入企业深度的把握,需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尝试去控制被投企业。

  投资人扮演的就是帮助者的角色、朋友的角色,提供的帮助应该是企业当前正好需要、存在短板之外。如果企业本身已经很强了,投资人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瞎插手,就没必要了。而创业者的投资思维把握,需要抓住一条核心逻辑,就是创业者的投资行为不要变成财务投资行为。所有创业者投入的时间、精力、资源等,都必须要围绕主营业务,必须围绕产业生态的构建,这是一个比较清晰的边界。

  七:投资人如何处理与创业者的思路分歧?

  第一个原则是投资人不要尝试去控制企业。投资机构多数是以参股方式投一个企业,如果需要控制一家企业,可以像巴菲特一样去收购企业而不是投资企业。收购来的企业就可以深度地介入,甚至可以调换管理团队。而投资一家企业,投资人首先要放正自己的态度,要以创业团队为主,投资人提供的思路、看法、观点等都仅是供创业团队参考。由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视角不同,例如创业者很难全面地看待竞争对手,也难客观衡量自己的发展现状、经营现状等,那么投资人可以成为创业者的外脑。投资人以另外一个视角,帮助创业者做更全面的经营规划。

  八:投资人如何看待过往的经验教训?

  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殊异,而市场环境又动态变化,但很多投资人喜欢把之前投资的成功经验标准化,输出给后面的投资项目,而把失败项目视作“坑”,在之后的项目中采取一律排斥态度。这其实是投资圈存在的一个普遍性困惑,重要的是客观看待经验和教训。每一个项目都会有差异——在细分方向存在细微差异,创业团队也各有差异。因为有这两点差异,就需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根据项目的行业特点以及团队特点给出建议,要避免陷入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结语: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的企业服务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机构都处于起步的第一阶段。风险投资机构还分为美元基金和本土基金两类,其中的美元基金具有国际视野但需要进一步补充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而本土基金则具有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但需要补充对全球科技和技术发展的敏锐观察。

  钛资本研究院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新型ICT技术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加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大背景,中国的企业服务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有望进入第二阶段——国内国际市场的融合。

  现在,总结第一阶段的创投思维,无疑将有助于更好的发展第二阶段的中国企业服务创投市场,以及有益于整个中国企业服务产业的长期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创投  创投词条  博弈  博弈词条  均衡  均衡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长期  长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