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爆料,今日头条早在 9 月份就已推出一款名叫“值点”的电商 App。
在 App Store,值点 App 的口号是“优质低价放心购物”。
一打开 App,就收到系统推送的新人专享福利,包括 1 块钱的老花镜、6 块 6 的袜子、9 块 9 的毛巾等等;另外还有两张 8 折优惠券,无门槛,全品类。
值点主要分两部分,首页是“值得买”,做的是实物电商;另一部分是“值得看”,做的是资讯阅读,相当于今日头条。
无论是“值得买”的商品,还是“值得看”的图文视频,都使用信息流的方式进行推荐展示。
商品分类上,一共有潮搭男装、鞋靴箱包、汽车用品、食品酒水、钟表首饰、家用电器、家装家饰、日用百货、运动户外、厨具和其他 11 个品类。
总的来说,值点与淘宝区别不大,商品也以低价为主打。
不同的是,值点的商品都来自一家叫“值点精选”的店铺。也就是说,值点目前是自营,但后面可能扩充为平台,引入第三方卖家。
不过,值点在购物体验上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 App Store 的评论里,定位不清、虚假活动、商品少、发货慢等都是被用户吐槽的问题。
今日头条与腾讯的恩怨路人皆知,想要翻越腾讯这座大山的野心也从不掩饰。
但很多人忽略了,对于阿里这座大山,今日头条同样想翻越。这从今日头条之前一连串在电商领域的动作就能看出来。
早在 2014 年 7 月,今日头条就上线了“今日特卖”,开始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导购;
2016 年,今日头条推出“京条计划”,给京东导流;
到了 2017 年 9 月,今日头条又上线了“放心购”,试水自营电商;
估计是业绩不理想,今年 4 月,放心购拆分成“放心购 3.0”和“放心购鲁班”两个产品,到现在仍然没什么存在感;
也是在今年,今日头条旗下短视频“抖音”与淘宝达成深度合作,抖音网红可以开通商品橱窗功能,将用户导流到淘宝店购买商品。
今日头条既然不想给腾讯“打工”,自然也不会想给阿里“打工”。
淘宝强化信息流
据《天下网商》消息,10 月 17 日,阿里妈妈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会议上剧透了一个重磅消息——阿里妈妈将在不久之后推出信息流营销产品。说白了,就是要在信息流里插广告。
这是阿里妈妈成立十多年来,第一次推出跟直通车、钻展相同量级的业务产品。
前阵子,手机淘宝做了改版,在首页提高了“猜你喜欢”的存在感,通过算法智能分发流量。信息流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是商品,导购图文、短视频、活动信息等都被纳入到信息流里。
信息流的强化,将进一步提升淘宝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整个链条(消磨时间 → 产生需求/兴趣 → 搜索 → 引起注意 → 下单 → 复购)中,淘宝以前掌控的主要是链条的后半部分,直通车和钻展影响的也是链条的后端。现在强化信息流,淘宝可以将影响力延伸到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有了更多广告位。
随着信息流广告的推出,阿里巴巴的营收和利润预计又会迎来一轮强劲增长。
耐人寻味的是,在值点 App 被媒体曝光之后,阿里就公开说要推出信息流广告。两者之间似乎暗藏竞争的火药味。
拼多多要做电商界今日头条
拼多多 CEO 黄峥接受《财经》采访时说过:
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 SKU 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 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
拼多多是人的逻辑,我们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拼多多 App 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你可以想像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用资讯领域来类比的话,拼多多把自己定位为电商界今日头条,是推荐引擎,除了拼团,用户的核心行为是浏览系统推荐的商品。这一点从拼多多首页就能看出来。
在拼多多首页,你根本找不到搜索的按钮。当你向下滑动屏幕,出现的是没有尽头的商品信息流。
目前,拼多多上的订单已经有超过 50% 来自 App。黄峥说这个比例未来会更大。
可以预见,拼多多将会往推荐引擎的方向继续发展,通过算法对商品自动分发,像黄峥所说的“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今日头条、淘宝、拼多多三家,将在信息流领域一较高下。
结 语
神仙打架,受伤的往往是小虾米。
淘宝强化信息流,对商家可以说是地震般的改动。这种震动可能很多商家还没感受到,但是有两点变化迟早会发生。
第一,信息流广告的推出,相当于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又设了一道“关卡”收钱,商家的获客成本有可能会上升。
第二,信息流这种产品设计,会削弱商家与消费者的连接。
2009 年的时候,淘宝有一波“出淘”的浪潮。一些商家和淘品牌去站外发展,但最终基本两个结果:要么死亡,要么回归淘宝。
之所以发生这种结果,原因在于大部分下单的消费者是淘宝的消费者,而不是淘品牌的消费者。当淘品牌离开淘宝,消费者并没有随之离开。
正如用户在百度搜索时,用户更关注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提供信息的网站。当消费者在淘宝搜索的时候,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商品,而不是品牌或店铺。
同样地,淘宝强化信息流,会越发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而弱化对品牌或店铺的认知。即使淘宝给商家提供了“微淘”这个工具积累“私域”流量,可微淘也是信息流。
到头来,流量还是掌握在淘宝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