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力问题和态度问题的PK很热门,前者压倒性躺赢,后者压倒性躺枪,单看几则热文的标题即可一叶知秋:
80%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
什么能力问题,全是态度问题;
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
看起来,能力不行似乎都是态度惹的祸。
这种论调虽然极端,但颇受欢迎,尤其是受到许多上级的欢迎。
殊不知,过分强调态度,在职场上根本无法带来真正的高绩效;
最后容易演变成“能力的洼地,态度的制高点”。
讲态度比谁都好,看业绩比谁都糟。
就像《围城》里的方鸿渐,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废人。
1、职场上取胜
主要靠的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从小,论学习态度,我都是不输给同学的。
所以,以为学习好主要就是学习态度好,至于学习能力从来没想过。
一直到初二阶段,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
认真听讲,从不迟到早退;
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
学渣玩耍时他在学习,连我在玩耍时他都还在学习。
所有用来形容学习态度好的词放在他身上都不过分。
有一种和少年郭靖做同学的即视感:
知道将来报父亲大仇全仗这些功夫,因此咬紧牙关,埋头苦练……
六怪虽传授督促不懈,但见教得十招,郭靖往往学不到一招
态度好,学习动因强,认真负责,确实重要;
但主要靠这些,纵然在“为父报仇”激励下的形成的好态度,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你练得就算骆驼一般,壮是壮了,但骆驼打得赢豹子吗?
江南七怪培训学校论工作态度也够好了。
吃住一起,六对一教学,微小班制,从不藏私,可谓尽心尽力。
但是从业绩上讲,还是差。
全真教掌教马钰的评价一针见血:
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
方法是什么?
是能力。
职场上大多数问题得以解决,靠的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前几年,参加招聘会,收到一位应聘者的简历,初面之下,感觉不太合适。
然而,那位应聘者的态度是极好的。
被拒绝后,依然表达了对本公司的渴望,发了一条情真意切的求职短信,希望给予机会。
当时想:
“所有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态度这么好,可以试一试。
试用期期间,工作态度果然很好,从不推诿,不拈轻怕重,每一项工作都是不做完不下班。
糟糕的是:
工作仅仅是做完。
然而,对于职场而言,做完是不够的,做好才是及格线。
转正之后,这位员工最终还是因为业绩长期不行被劝退。
《奈飞文化手册》中排在第一的准则是——
只招成年人。
对于成年人,奈飞的定义是高绩效者:
这是奈飞和好莱坞工作室的最大区别,这可以让他的团队有效地吸引来那些顶级创作者并推出突破性的剧目。
2、过分强调态度问题
会掩盖无能
但是,还有漏洞。
如前文所例,奈飞所招的成年人;
从结果上讲,那些人都是靠着强大的创作能力才在职场上取胜。
然而,背后究竟是态度驱动还是能力驱动?
网上盛传一个经典案例:
据说,周鸿祎在创办3721的时候;
有一次开会后嘱咐傅盛一定要做好会议记录。
老板讲话一般都天马行空,天花乱坠。
傅盛不仅把内容全记了下来,还仔细研究每段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串起来,直到半夜两三点。
第二天一早,周鸿祎办公桌上就放了一份非常整洁漂亮的会议记录。
傅盛还把所有的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有重点、有摘要的书面语;
从那以后,周鸿祎所有的会议记录都是傅盛来做。
有人认为,这实质是态度问题。
你之所以不能写出如此漂亮的会议记录,是因为工作标准要求低,敷衍了事不够认真,没有做到最好的决心。
可惜,实际不是这样!
即使,你要求自己必须在今天完稿,第二天上班前交给老板;
也想到了每段话之间应该铺排的好一点儿;
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会议记录应呈现书面语等等;
你也未必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需要你熟悉周鸿祎的表达逻辑,也有熟悉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助于对老板讲话的理解。
另外,无论是会议记录的行文特点,段落逻辑,笔墨详略,措辞准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来解决。
前些年,我在外地做记者。
初上岗时,主要做民生栏目,需要采访很多当地老百姓,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听不懂当地方言。
所以,初期我没法独立作业。
为了尽快胜任岗位,我每天找当地的同事学习方言,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动机上讲,是态度问题。
态度决定了你会不会开始,能坚持多久,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
从行动上讲,是能力问题。
能力决定了你的行动会不会有效,你能否达到对自己的要求。
马克思说: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我们过分强调态度,通常会令人忽略对能力的关注。
比如A能力不行,态度还是很不错的。
这句话往往会麻痹大家,导致能力问题往往更容易被谅解,更容易被接受,导致无能被掩盖。
所谓: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智者不惑,行者无僵”
就是这个道理。
当有了态度问题打掩护,所有的问题都是变的那么和谐;
一个能力不足的人的形象瞬间也能光辉起来。
3、态度和能力真正的关系
良好的态度有助于能力的习得和发挥;
但却不能替代对方,更不是对方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除了对工作不感兴趣或者因为收入、工作氛围、上下级关系等他因会影响个人态度外,对个人能力的判断也是影响个人态度的重要因素。
《亮剑》中李云龙在建国后被送到南京军事学院上学;
不仅迟到,还带头搅乱课堂,态度是极其恶劣的,还被院长臭骂一顿,写检讨,成绩自然不怎么样。
李云龙的态度是在什么时候好转的呢?
在抗美援朝上带兵的孔捷被拉回国学习,李云龙嘲笑他打仗还需要学习,干嘛那么认真;
孔捷说:
我们过去打小鬼子那一套,对付美国佬根本不管用。
过去李云龙学习态度不行,因为觉得自己打仗能力挺好,不需要学习,更不需要那么认真的学习。
但当孔捷说,他的打仗能力在现在已经不行时,李云龙的学习态度立刻就转变了。
古人说,知耻而后勇。
因此,态度是成为职场达人的基本问题。
态度问题是立刻可以改变的,是招聘录用,提拔任命的门槛值。
长期态度有问题的人正常情况下是不应该存在于团队中;
除非我们的淘汰机制有问题或公司自身有问题;
招不到满足门槛值以上的人,被迫长期使用态度有问题的人。
市场对企业是残酷的,职场对个人是残忍的。
在职场上,对个人只有一个衡量标准:
就是能够做实事,能够解决问题,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
企业解决问题,需要的是能力。
态度问题,也不过是润滑剂,助推器;
而且更多时候只是个人无能、上级无能、乃至企业无能的遮羞布。
更可虑者,态度是可以有水分的,是可以修饰的;
比如那个每天在朋友圈打卡加班的人;
能力则无法加水,是驴子是马遛遛就知道了。
所以,实际职场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态度问题。
作为员工,更应该正视自己的能力问题;
承认自己某方面或某阶段的无能并不可耻,而是明智之举。
学会低头,才能更好的出头。
作为上级(老板)更多应该关注到员工的能力问题。
这也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心,不要陷入唯态度论的泥潭中。
就像眼下流行的赋能,赋予成功的能量,更要赋予成功的能力。
想让TA飞,就要激发TA飞翔的梦想,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让TA端正态度,爱岗敬业。
这些都是重要的,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TA必须长出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才能解决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