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强者的思维逻辑,知道的都成功了!

【出处】《资治通鉴》第150卷 梁纪6

【原文】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素附元义,见义骄恣,恐祸及己,遂谋反。魏遣中书舍人张文伯至彭城,法僧谓曰:“吾欲与汝去危就安,能从我乎?”文伯曰:“我宁死见文陵松柏,安能去忠义而从叛逆乎!”法僧杀之。庚申,法僧杀行台高谅,称帝,改元天启,立诸子为王。魏发兵击之,法僧乃遣其子景仲来降。

【译文】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向来依附于元义,他见元义骄横纵恣,害怕祸及己身,于是便谋反。北魏派遣中书舍人张文伯到达彭城,元法僧对张文伯说:“我想与你去危就安,你能从我吗?”张文伯回答说:“我宁可死了去见孝文帝,怎么能离弃忠义而跟你一块叛逆呢!”元法僧便杀了他。庚申(十五日),元法僧杀了行台高谅,自己称帝,改年号为天启,立几个儿子为王。北魏发兵讨伐,元法僧便派他的儿子元景仲来梁朝投降。

【解析】元法僧感觉元义靠不住之后,怕祸及自身,为什么不采用主动切割转换阵营的方法来自保,而是采用反叛和自己称帝的方式,这个岂不是更加速祸患的来临?元法僧的行为,貌似南辕北辙,其实权谋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外人看起来其行为完全不符合逻辑,究其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通过这段材料,我们详细分析下强者的思维轨迹。

1、元法僧的判断力

元法僧作为权谋家,时刻的都要会做这三种判断。首先是靠山判断,其次是筹码判断,最后是方向判断。元义这个靠山,因为自身的行为骄恣得罪太多的人,以后必然会倒掉。而目前他自己手里的筹码还有地盘,趁着还有实力,就必须要调整新的方向。

2、元法僧战略制定

元法僧未来的路还有三条,一个就是继续和元义走下去,随时可能覆灭,这是他不情愿看到的。第二个就是转换阵营,跳到对手那边,不过这时候转换阵营切割和元义的关系,别人都不会信,元义还没有倒,元法僧还是铁杆嫡系,谁信他会背叛?这时候只有第三条路,背叛,直接跳槽到梁朝。

3、原有组织的切割

元法僧劝降不能之后,先杀了中书舍人张文伯,后来又杀掉行台高谅,目的有三个,如果他们同意投降,能够增加自己的势力,同时能够减低自身的罪恶感,如果不同意,杀掉能够完成和北魏的切割,让梁朝相信自己真实的翻盘了北魏,算是给梁朝的投名状,获得梁朝的信任。

4、背叛筹码的获取

元法僧称帝乍一看是个败笔,一个小地盘就称帝,怎么可能呢?但是仔细分析就会感到他的高妙之处,跳槽之前,都要计算自己跳槽的筹码。他称帝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皇帝,而是为了对梁朝投降的时候,增加自己的筹码,平等对话的皇帝身份能够获取梁朝更多的支持。

5、战略资源的转移

元法僧没有自己直接过去,而是首先派自己的儿子过去梁朝投降,这个表面是个向梁朝送人质获取支持的行为,其实这是元法僧直接转移自己核心资源的过程,儿子不会一个人过去,而是带着自己所有的财富和家人过去的,这样自己有了稳定的后方,就能够毫无压力的在北魏活着。

这个材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就是要时刻计算自己手里筹码的变化,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少了,就要想办法补救,对我们职场而言,自己要判断出要不要在高点的时候跳槽,这时候手里的资源还能成为自己的筹码,不然,等你什么都没有了,跳槽谁要?即使要,会给高待遇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强者  强者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成功  成功词条  知道  知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