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1914.10-1972.2.21)
曾用名张福桂、李亚霖, 男,汉族,1914年10月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小学,中将军衔。
红军时期
1929年0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4军32团当过战士、司号员。
1930年0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红4军第12师36团青年干事。
1931年03月,起任红4军12师6团团部支书。
1931年11月,任红4军第11师33团团部政治指导员。
1933年06月,任红1军团第2师5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总支书记。
1933年10月,入红军大学学习。
1934年01月,任福建军区汀州教导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其间:任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第2师6团总支书记。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任红1军团政治教导大队政治委员。
1936年02月,任红军河东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7年02月,任陕南游击支队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0月,任八路军第115师战士剧团主任,
1938年02月,任八路军第115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
1939年03月,起任鲁西军区第7支队政治委员。
1940年01月,任黄河支队政治委员。
1940年11月,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政治委员。
1941年00月,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政治委员。兼任鲁西军区湖西军分区政治委员、湖西区党委书记。
1944年01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4(直南豫北)地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4(直南豫北)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4年06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9(直南豫北)地委书记、第9(直南豫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创建鲁西、巩固发展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09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副政治委员兼纵队政治部主任、第7纵队副政治委员。
1946年12月,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吴芝圃)。
1948年06月,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49年0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率部参加挺进中原、淮海、渡江和进军西南的多次重大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军长。
1950年01月,任川南行政公署主任。
1950年01月,下旬离职奉命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01月,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50年06月至1953年0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02月至1955年0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52年03月,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书记、副书记、第二书记。
1955年05月至196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大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56年04月至1965年08月,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委员,1958年1月起兼任西藏公学校长,
1959年06月,任西藏平乱总指挥,指挥西藏平叛。
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
1965年09月至1967年0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
1965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
1965年10月起兼任西藏民族学院院长,
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67年05月至1972年0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68年12月至1972年02月,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9年12月至1971年08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08月至1972年0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1969年04月至1972年0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2年02月21日因病在成都逝世。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共八大代表,
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