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毛泽东著作的故事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林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彪向中央提出,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名字。后来,他在《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中写道:“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毛泽东说“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1930年新年刚过,在刚刚结束的古田会议上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收到一封信,信中过高地估计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因此,应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写信人是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前委委员林彪

  当时,林彪产生悲观情绪并不是偶然的。1929年4月,红四军主要负责人毛泽东、朱德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9日发出的《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即“二月来信”。此信是根据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的指示起草的。当时,布哈林对中国农村革命形势估计过低,甚至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二月来信”要求朱德、毛泽东将队伍分散,每支数十人、数百人,最多不超过500人,还要朱、毛离开队伍回到中央,以便“隐匿大的目标”。红四军前委对“二月来信”进行讨论后,决定不予执行。但这封信还在红四军官兵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看了林彪的这封来信后,毛泽东感到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出在反革命力量不断对红色区域进行“围剿”、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时期,右倾悲观情绪和思想在党和红军中仍有一定的影响,说明这些同志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却被当前的困难所吓倒,因此,“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为了帮助林彪转变错误认识,并以此教育全军,经过深思熟虑,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 驻地,给林彪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在信中,毛泽东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在信的最后,毛泽东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描绘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前景,目的是要勉励林彪及其他一些红军指战员振作精神,克服悲观心理,激起他们对于在农村创造大片红色割据局面的热情,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毛泽东这样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信的末尾,毛泽东再次向林彪指出:“我所不赞成你的,是指你缺乏建立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之对于争取群众促进革命高潮的任务,就必然不能如你心头所想的完满地达到。我这封信所要说的主要就在于这一点。”很显然,毛泽东林彪的这封复信,已超越了一般私人之间通信的意义。因此,毛泽东在发送给林彪的同时,还请红四军政治部将复信油印发至红四军各大队党支部,以便让更多的指战员了解他的思想和意图。

  对于林彪写信给毛泽东这件事,50余年后,黄克诚有一个客观的评论。他说:“林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级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如果说林彪在1930年还有这种不隐讳自己观点的坦诚态度的话,但是后来,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他也就变得越来越矫饰了。1941年出版的《六大以来》、1944年的毛泽东《抗战以前选集》和1947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都全文收录了毛泽东林彪的这封回信。然而,194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准备收入这封信之际,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林彪致函中共中央,说“我同意在党内外公布这封信,为不致引起误解,我同意公布信的内容,而不公布我的名字”,也可避免国外“种种无益的推测”。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要求,在将该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时候,将开头几段和结尾处指名批评林彪的文字删去,并将题目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69年9月,已成为中共中央唯一的副主席,并行将成为毛泽东接班人的林彪,更感到需要把自己早年的这一段历史完全洗刷掉。于是,他在重游井冈山后,授意军委办公厅的一位秘书代笔填写了一首《西江月?重上井冈山》,并送呈毛泽东阅。全文如下:

  繁茂三湾株树,茫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势把敌顽埋葬。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词中第六句,代笔人原来写的是“何疑星火燎原”,林彪看后不满意,于是改为“岂疑星火燎原”,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明显语气加重了,显得信仰更加坚定了,真可谓欲盖弥彰!难怪毛泽东看后,稍稍一哂,用红铅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重重地画了两条粗杠,并打了一个问号,说道:“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反对本本主义》:“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这篇我是喜欢的。”以至于在失而复得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林彪  林彪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词条  燎原  燎原词条  著作  著作词条  
专题

 周恩来与他的“救火队长”

   周荣鑫是山东蓬莱人,曾任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文革中,他充当了周恩来的“中南海救火队长”的角色。其女周少华,最近撰文记述了周荣鑫在文革中的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