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办的“北京地坛2009年秋季书市”传来讯息:《建国大业》、《解放战争》等“红色书系”成绝对主角。书市上,北京青少年书店联手人民出版社设置了“红色专柜”。不少读者在热购《解放》等影视剧正版碟及相关书籍。北京青少年书店邹经理说:“由于最近影、视、书籍对中国革命史的‘故事化普及’,关注‘红色英雄’的青少年明显增多,并且带有真诚的崇拜心理。”
“自今年上半年始,学校就流行看‘红剧红书’。”北方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刘小然说。风靡一时的《潜伏》成了大学生课间、卧谈的话题。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和新近的《解放》,以及《建国大业》、《风声》等电影,都是他们热议的对象,由此引发了学生们重读中国革命史的兴趣和风潮。
在学生们看来,这些红色影视剧颠覆了以往的陈旧套路,叙事人性化,故事生活化。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非黑即白。无论英雄还是敌人,都是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立体的人。
“热播的红剧叙述的历史更为真实、全面和客观。它不再是我们以往接触的课本上的枯燥历史。如在《解放》里,我第一次看到非概念化的林彪形象。这留给我更多的思考空间。”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翦妍说。
红色影视剧叙事方式的转变是吸引大学生的另一个因素。重新赢取受众的信任尤其是争取年轻受众,正是红色影视剧制作方的努力方向。唐国强自导自演《解放》,就尝试了新的讲故事方式。在人物塑造上,扮演了十几次毛泽东的唐国强在《解放》中努力诠释出作为伟人、诗人、凡人、男人的毛泽东。唐国强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毛泽东陪毛岸英在山坡上玩。飞机飞来,他第一反应是护住儿子,等飞机走了,他笑着说:“飞机这次没下蛋。”对历史细节的兴趣引发了大学生对于伟人传记的青睐,使他们往往怀着真诚之爱和敬佩之心在书中接近和感知伟人的内心世界。
以《解放》为代表的红剧在人物塑造上的人性化、生活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欣赏品味相吻合。“把英雄人物还原成普通人,让我感觉更真实、离自己很近。英雄也有恐惧的时候,伟人也有缺点,他们和我们普通人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翦妍说,“你看《潜伏》里的李涯,他内心是很挣扎的。”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谢玲有一个习惯,看完“红剧”读“红书”。和谢玲一样,既看红剧又看红书成了一些大学生的新风尚。看电视剧时,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人物和大的历史背景上;读书时,他们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精神。“读红色历史、感知红色英雄可以了解到我们民族更为翔实丰富的历史,也领略到历史人物的智慧、胸怀、幽默和真性情。”
王府井书店负责市场销售的赵先生说:“红色影视剧和红色书籍是相互促动的。如最近电视剧《解放》的热播,带动了《解放战争》等书的销售。当初电视剧《亮剑》的红火推动了小说的销售。《建国大业》、《风声》同样如此,那边票房高涨,这边书随之畅销。”
“大学生看‘红剧红书’现实意义很深刻。通过它们,大学生不仅了解了本民族的历史,还能传承红色英雄的奋斗精神。”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导师张儒说。他也表示:“‘红剧红书’要杜绝戏说,以确保基本史实的准确无误。否则会误导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