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月10日上午10时,周总理陪同外宾登上飞机离开延安,临走时,他留给延安人民的最后一句话是:“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后来,人民才知道:1973年,敬爱的周总理身上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还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地工作;他为延安的领导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而干杯;他承诺等到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时候还会回来,他和延安的同志亲切交谈亲如一家……这一切让人们一想起来就为之动容。
在三年后那个料峭的早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许下的“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的诺言也无法兑现,但他在延安度过的紧张的22小时却永远清晰地留在延安人民的记忆中。
本文摘自《党史文汇》2010第11期,作者:侯党生,原题:《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22小时》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飞机的舱门打开后,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座高原山城不胫而走。
从6月9日早晨10点,周总理走下专机踏上延安的那一刻算起到次日早晨8点乘专机离开,周总理在延安停留了短短的22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延安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周总理的到来又在延安老百姓中产生了怎样的轰动效应?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走下飞机,周总理向延安地委领导和前来欢迎的群众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又回到家里来了!”
是啊,“回家了!”对于这块红色的土地,周总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和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年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倾注了深厚的感情;陌生,是因为周总理自1948年离开陕北以后日理万机,再没有来过延安。
到了延安,周总理陪同外宾在宾馆短暂休息后,马上前往与宾馆一墙之隔的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参观。这时候,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已经传开,延安的老百姓都想见他一面。因此,从宾馆到凤凰山革命旧址不到千米的距离已经被延安市民围得水泄不通,以致于在周总理一行参观结束返回宾馆的时候连汽车都无法通过,他们不得不走过由武警战士保护的特别通道,周恩来总理和越南客人频频地向街道两旁的群众招手致意。此时,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对于延安的建设,周总理始终非常关注。早在1970年3月,他把陕西省委和延安地委的负责同志召集到北京开会,专题研究解决延安人民的温饱问题。“文化大革命”中,为了扩大延安的对外影响和方便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到延安参观,经周总理批准,还增加了北京到延安的航班。这次回到延安,如何让延安改变落后面貌,仍然是他关心的中心问题。
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恩来情意深长地对延安的领导同志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延安的农业还很落后,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说完这话,他又向延安的领导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延安能不能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
时任地委书记的许效民和其他同志异口同声地说:“行!”
听到延安领导同志的这个保证后,周总理动情地说:“好!我就要你们这句话!”他马上叫服务员拿来茅台酒,给在座的延安领导同志每人斟了一杯。周总理动情地说:“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干杯!”他还承诺:“你们五年粮食翻了番,我一定再来延安!”
周总理很激动。碰完杯,他又和在座的每个人一一握手。由于用力过大,双手碰到一起时竟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个情景被服务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