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1967年:文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国不放假

 

  1967:取消过年

  1967年,文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国务院宣布全国不放假,“革命化春节”一直持续到1979年。取消过年,消减了合家欢的气氛,也消减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及人伦秩序的敬重之心

  1967年初,在23岁的上海针织漂染一厂技术员刘其舜的印象里,是一个特别寒冷的严冬。他当时想,文化大革命差不多了吧?天冷了,该过年了,还要搞下去吗?

  但他错了,文化大革命不是“差不多”了,而是正在进入高潮。“一月夺权风暴”席卷而来,从上海蔓延至全国。

  最闹心的是,连春节也过不成了。1月29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关于1967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当前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展开全面夺权的关键时刻。根据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决定1967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执行,以后再补。”

  18岁的上海玻璃机器厂青年工人章仁兴正是发出“广大革命群众要求”的第一人。他投书《解放日报》,在全国最先发出倡议:“在两条路线和夺权斗争进行得这样尖锐激烈的时刻,我们怎能丢下革命和生产,回乡去过春节呢?不能!不能!坚决不能!”

  这封“革命造反派来信”刊登后,章仁兴在厂里大出风头。工友以开玩笑的口吻质问他:你不休息人家也不休息?直到前两年,还有人提起此事,他都但笑不语。

  2009年冬天,在章仁兴家中,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生平第一次披露了这个秘密:其实,这封信不是他写的。

  “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出炉

  1967年伊始,章仁兴所在的上海玻璃机器厂动员人们不回家,就地“抓革命,促生产”。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玻璃机器厂总是得风气之先:第一个成立工人造反队、第一个夺了厂里的权。这一切,皆因出了个潘国平。潘国平曾与“四人帮”主犯王洪文共同发起成立了“工总司”,即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工总司”是全国第一个工人造反派组织,控制上海局面达10年之久,而一度,人们只知道“工总司”有个“潘司令”,不知道有“王(洪文)司令”。作为“老造反”,潘国平文革时红极一时,曾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委。

  章仁兴算是厂里较早追随潘国平造反的一批人了。“工总司”成立那天,章仁兴跟厂里的人去看热闹,热血沸腾,当场参加了造反队,而且当即扔下自行车,跟着队伍爬上火车进京讨说法,见证了炮打中共上海市委的“安亭事件”。

  对于春节不回乡的动员,作为造反派成员,章仁兴理所当然积极表了态。不久,他就被厂里管宣传和政工的造反派头头找了去,拿出一封以他的名义写的倡议书请他过目。倡议书写道:“我到底要不要回乡呢?这个问题最近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不回乡了。为什么我要做这样决定呢?我想,我是个革命工人,又是个造反队员,应当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抓革命,促生产’的模范。”

  章仁兴被挑中并不是偶然的。他是厂里小有名气的造反队员,而且家在外地,每年都要回乡探母,这在以本地人为主的厂里是不多的,这就使得他成为春节不回家的豪情造反形象的最佳代言人。

  章仁兴没有任何犹豫地签了名,因为,“我是什么号召都听的”。对他来说,“造反有理”是很自然的事。签字后的事,章仁兴就一无所知了。他只知道,头头们“跟上面有联系”。

  革了春节的命

  1月25日,署名“章仁兴”的倡议书在“工总司”控制下的《解放日报》以“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形式登了出来,同时刊登的还有国棉31厂“毛泽东思想战斗队”的类似来信,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宣布:春节算得了啥!我们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最盛大的节日来到了!

  国棉31厂,是上海造反派头头黄金海的娘家,跟潘国平的娘家上海玻璃机器厂一样,同为造反派的中坚力量。黄金海也是“工总司”的发起人之一,是王洪文的亲信,文革时曾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财贸组负责人、市总工会常务委员。

  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所谓“读者来信”和“倡议书”,开足马力大造舆论。上海“工总司”控制下的另一家报纸《文汇报》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战地黄花分外香》,深情地称赞“章仁兴”的话“说得多好啊”:回乡探亲,毕竟是私事,是小事;听毛主席的话,“抓革命,促生产”,巩固刚刚夺来的大权,才是公事,才是大事。

  仅仅4天之后的1月29日,中央便顺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北京火车站,宣传车开始反复广播该通知。许多准备回家探亲的人,立刻到车站售票处退票。从包头去杭州的一个干部在北京转车时听到广播,立刻换了回包头的车票。

  虽然不放假,春节还是一天一天临近了。上海话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白相过年关。但这一年的年关,全国一浪高过一浪的夺权大戏,成了新年俗。“……什么敬神、拜年、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都统统见鬼去吧!我们工人阶级从来没有这些肮脏的习惯。”

  夺权大戏的高潮,发生在腊月二十六。往年正是家家户户“割年肉”开始准备年夜饭的日子。而今年的这一天,上海不知有腊月二十六,只知道这是上海人民公社成立的纪念日——2月5日。

  这一天,全面夺权后的上海造反派在人民广场召开了百万人参加的“上海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宣布“一切权力归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张春桥任主任,姚文元、王洪文任副主任。章仁兴和刘其舜都在这百万大军的海洋里。章仁兴记得,各单位都是一卡车一卡车拉去的。他们厂的造反派都去了,200多人坐了四辆卡车。刘其舜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春节前不久,刘其舜被造反派一纸借令借调去当了工人记者。他去逛了一圈就走了,没有写任何报道。反正上面有统一稿件,凑凑热闹就行了。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这个“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就规定,春节不准提前发工资。通知说:工资一律按正常日期发放,不得提前;确有困难者,提前发放的最多不能超过本人全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凡提前发放工资的款项,银行一律拒绝支付。上海人民公社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反对经济主义联络总部”的机构,针对“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用‘串联补贴’‘生活补贴’‘活动经费’等反革命经济主义的手段来腐蚀革命群众的阴谋”宣布,他们以前的签字许愿一律作废。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革  文革词条  放假  放假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开始  开始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导闻

 蒋介石的月薪是多少?

   资料图:蒋介石与胡适  原载《羊城晚报》  1.蒋介石每月800块大洋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文官官等官俸表》,重新厘定了各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展开)

导闻

 八路军和新四军各有哪些臂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