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昔日“八百壮士”保密70载一生贫困却知足常乐

  

  资料图:“八百壮士”老兵王文川吹口琴《送情郎》

  王文川 性别:男籍贯:安徽寿县

  终年:91岁 去世原因:病逝

  去世时间:2009年12月7日

  生前住址:北京市东城区北官厅胡同

  生前身份:退休工人

  - 亲人寄语

  老爸,你说走就走了,为什么不问儿女们一声同意吗?我们知道你要去天堂找你的团长你的团,知道你受尽了人间的苦和痛。下辈子,您还做父亲,我们还做您的儿女吧。——儿女

  - 逝者其人

  1933年 加入国民革命军。1937年淞沪会战中任机枪手。

  1937年10月 随谢晋元团长撤入上海四行仓库据守,将士们被称为“八百壮士”。坚守数日后撤入租界。

  1937年11月 四行仓库孤军被英租界当局监禁在上海胶州路孤军营。

  “珍珠港事件”后 日军开进英租界,将四行仓库孤军分批押往江浙和南方服苦役,王文川被日军押往安徽芜湖一煤场抬煤。

  1943年春 逃出后回到重庆陆军散兵收容总部,被提拔为少尉。

  1946年 被调往北平陆军总医院,任后勤军需官。在医院任职期间,结婚成家,并育有1子4女。

  1949年 北京和平解放后,医院被收编,王文川成为一名普通百姓。

  1954年 进入北京轴承厂工作,后因病离职。

  “文革”期间 受到冲击并罹患脑血栓,直到2007年淞沪会战70周年,其身份才被公众知晓。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名头响当当,他曾如电影《集结号》中的人物,是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豁出命抗日的英雄。

  这个秘密,他却对家人隐瞒了70年。

  2009年12月7日凌晨,“八百壮士”最后两位在世者之一的王文川老人辞世。在身份被确认的两年后,王文川用军人的坚毅和病魔抗争到最后一刻,怀着未赶上2005年国家为抗日英雄颁发抗战胜利60周年奖章的遗憾,撒手人寰。

  历史 抽屉里锁着的秘密

  儿女们都不知道,客厅书桌的小抽屉,锁着王文川一个秘密。2007年2月7日,王文川的夫人去世,儿女们后来打开书桌抽屉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父亲身着“国军军装”,但军装部分已被剪去,只残留一点黄色领章的痕迹。

  “我是88师262旅524团1营4连的重机枪手。”尽管已过去了70年,再次提起那场坚守战时,大女儿王秀英清楚地记得,当时89岁高龄的父亲一口气说出了他的部队番号。一段尘封的记忆,在儿女们面前逐渐展开。

  为了吃口饭,王文川15岁就当了兵。

  1937年,淞沪抗战打响前,王文川所在的部队被调往上海。在抗击日军的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王文川所在的团奉命死守闸北,在中校团副谢晋元的指挥下,1个机枪连,3个步兵连,共420人留下坚守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退。隔着苏州河,租界里的民众为这支视死如归的部队呐喊鼓劲。

  当时,王文川镇守在一楼。

  “当时说八百是为了壮大声势,其实没那么多人。”王秀英说。在他们记忆里,这些历史的场面都是在电影《八百壮士》中看到的,却压根没想到,泛黄的照片中,还能找到父亲当年的影子。

  在王文川90岁时的一段采访录像中,他抬起了双手,嘴里发出“嗒嗒嗒”的声响,仿佛自己又握上了那挺德国人制造的“马克沁”重机枪。

  “他在纪念馆看到各种武器眼睛都发亮。”大儿子王家宾说,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拿过的那种重机枪,说现在他还能拆。

  “要上再打仗,你还上战场吗?”“去。”

  “还扛枪吗?”“扛。”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词条  壮士  壮士词条  昔日  昔日词条  贫困  贫困词条  保密  保密词条  
导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昨天闭幕

   通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  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职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