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六位老人四处“化缘”筹建革命烈士纪念馆

  

  

  核心提示:朱清安,河南省“革命老区乡镇”许昌县榆林乡人,2008年开始,他和其他5位老人奔走千里,搜寻散落在民间的各种革命故事,并四处“化缘”筹建革命教育基地,他们想发挥“余热”,建立一座革命先烈纪念馆,为大家展现曾经的英雄人物及事迹,教育后人。老人们的壮举在当地引起了一片叫好之声,但也有人认为,榆林乡作为河南省命名的革命老区乡镇,建立烈士纪念馆应该是政府的职能,老人们的草根行为背后,凸显的是政府某些职能部门行政行为的缺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贵的资源可能会被埋没,不仅失去了教育青少年的珍贵资料,也对不起先烈在天之灵”

  11月11日,许昌,雨雪交加。

  许昌县榆林乡一中一角,一条横幅悬挂在两棵树之间,随风摆动。前方,是一个四五米见方的大坑,横幅上写着“榆林革命先烈纪念碑奠基仪式”,依稀还能够呈现出几天前这里的热闹景象。那天,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数百人聚集于此庆祝榆林乡的一个历史时刻——榆林革命先烈纪念碑奠基仪式,榆林乡唯一一个即将开工建设的烈士纪念场所。

  纪念碑只是规划建设的一部分,还将建设一个展厅,展示榆林籍贯或者与其有关的革命先烈的资料图片等。与其他纪念馆的建设不一样,这不是政府行为,而是6个榆林老人筹资建立的,朱清安就是6位筹建老人中的一个。

  朱清安曾任榆林乡副乡长,退休10余年,现任榆林乡关工委主任,经常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周边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他说,平时他在组织老同志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发现青少年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缺乏深刻认识。于是,他想到榆林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曾涌现出刘昭平、萧朝(晁国庆)、李明灿等一大批革命烈士,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资源,是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

  榆林乡位于许昌县西南一角,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党的地下工作者到这个偏僻的三县交汇处播下革命的种子,1926年,中共豫中地区特委,曾以婚礼为名,在榆林乡河沿周村周纪五家召开了郑州至信阳铁路段各县党的代表会议,会后组建了第一个“许昌西南乡农民协会”,购买枪支,建立农民武装。在革命思潮的感召下,榆林乡一批热血男儿、有志之士从这里走向革命的征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可能会被埋没。这样不仅失去了教育青少年的珍贵资料,也对不起革命先烈在天之灵。”朱清安说。2008年11月的一次聚会上,朱清安产生了建立革命教育基地的想法。

  “为挖掘材料,我们几乎跑遍了榆林乡的所有村子”

  最终确定建立革命教育基地是源于2008年底,河南省民政厅命名榆林乡为“革命老区乡镇”。

  朱清安和刘玉亭首先得知这个消息,他们和其他4位退休老干部商议:“我们趁身子骨还硬朗,应该把革命老区的革命事迹挖掘、整理出来,让这些成为我们对下一代进行爱国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题材。”

  两人的提议深受大家赞同。从当年12月起,他们便踏上了寻找榆林革命烈士、军人英勇事迹的征程。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朱清安说,他们6人平均年龄7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赵林广已经84岁,最小的也有72岁。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化缘  化缘词条  筹建  筹建词条  纪念馆  纪念馆词条  烈士  烈士词条  四处  四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