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克尔中尉被平安转移到深圳坪山后,与曾生合影。(资料图片)
戴维坐在洞穴里,似乎感受到当年父亲被困的心情。
戴维一行人穿梭在茂密的草丛里,寻找当年父辈们的足迹。除资料图片外,本版照片均为张妍摄
发现洞穴后,戴维与女儿用相机将内外场景一一记录下来。
66年前,一群活跃于东江下游以及广州、香港地区的东江纵队战士们,在香港营救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军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克尔中尉,后将其转移到深圳坪山。
两年前,克尔的儿子戴维通过一次与同事的交谈,获得了东江纵队的线索,寻找到了当年曾经挽救过父亲的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人。
冒险营救——成功转移——各自生活——后人谢恩,一个见证了中美双方交流的拯救故事似乎完美地结束了。其实,这个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故事现在仍然未完待续……
自从戴维与东江纵队后人建立起联系后,他已经多次来到深港两地,追寻其父当年被击落后藏身、转移的路线,还向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捐赠了父亲的遗物,并与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研究会签订合约,以父亲当年50多页的日记为蓝本,创作一个时长90分钟的电影剧本《克尔大营救》。
201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本报记者跟随戴维以及十余名东江纵队后人们一起展开了“寻路”之旅。
1.元旦之日第六次“寻路”
2010年1月1日上午9时,在港铁马鞍山线大水坑站,记者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沙田牛皮沙村村长廖国球。50多岁的“球哥”也是东纵后人,其父当年曾是东纵港九大队的一名战士。自从2008年东莞、深圳、香港三地的东纵后人先后建立起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研究会以来,球哥便成为香港方面的负责人之一。他所在的村子就位于克尔中尉战机被击落后、跳伞落下的观音山脚下,“第一个发现克尔的李石就是我们村子的。”球哥说,1944年,李石只有14岁,他在送信途中,见到了激烈的空战,又看到了随风飘落的降落伞,便顺着方向找到了克尔。
由于战机着火后,克尔才弃机跳伞,他的双脚都被烧伤了,“两个裤腿都是黑黑的”,李石将克尔藏身在一块大石头下,便回到牛皮沙村向上级汇报。
1977年,克尔中尉因病去世,他留下了自己的日记、当年与东纵战士的合影、东纵坪山司令部赠送的锦旗等遗物,交托妻子好好珍藏。克尔的妻子深明这些遗物的意义,当年克尔离家参军时,他们结婚才刚刚两个月。要不是这些中国人,新婚的丈夫也许就一去不复返了,后来自己也不会拥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只是中国那么大,应该从何找起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