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重庆市委中心组邀请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来渝作题为《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的主题演讲,陈晋说“在古今中外的领导人中,像毛泽东这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读而能用、用能生巧的领导非常罕见。从某种程度上讲,毛泽东将读书作为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然方式。”(2009年8月28日《重庆日报》)
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一项针对党政干部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受访干部每年购书4-6本,少数干部每年只购书1-3本,个别干部一年1本书也不买。
究其原因是,我们有些干部整天忙于应酬、忙于吃喝、忙于玩乐,连看报、听新闻的时间都不多,更别说静下心来读书了。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把大量时间花在应酬上,用在玩乐上,挤不出时间读书学习,这无疑是一种可怕的人生浪费,其工作业绩也是可想而知的。
正因如此,我认为,重庆市委举办《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主题演讲,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正像陈晋所认为的,毛泽东通过读书积累营造“胸中日月”,通过实践创造“人间天地”,都是有迹可寻的,从伟人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责任。
陈晋介绍说,毛泽东读书有三大特点,一是广博而偏深,毛泽东去世后在整理他书房时发现,这里共留下97000多册书,相当于好多大单位图书馆的藏书量,很多书上都留有他的批划;二个是活到老、读到老。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有一天在他苏醒期间竟然还看书看文件达11次;三是真读、真学,不是做样子。特别是对经典的、重要的书是反复读。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红楼梦》都是看了多遍。
我想,面对毛泽东主席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读书习惯,我想,我们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都应该感到脸红。
读书,对领导干部而言,既是提高执政能力、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的内在需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移势易,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靠“拍脑袋”不行,靠“跟着感觉走不行”,靠“昨天的知识”指导今天的工作更不行。因为不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这样的领导干部,说起话来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办起事来眼光短浅,盲目决策,工作推不动,下级不服气,在群众眼里,自然也是“面目可憎”……试想,这样的领导干部怎么能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又怎么能承担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把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作为自己的教科书,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把读书学习作为发展进步必备的基础,作为修养身心的良药。这样,我们才能“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