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标语王”刘瑞龙:长征建新功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共留下大小石刻标语15000余条。由刘瑞龙亲自策划和撰写的,至今仍保存着4000余条,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一道红色风景线,刘瑞龙堪称中国红色标语第一人。

  刘瑞龙原在中共江苏省委任农委书记兼军委委员。1932年秋,由于叛徒陈资平出卖,他险些被捕,党组织便派他到川陕苏区工作。1933年春,刘瑞龙化装成商人,化名王大舜,随交通员崔凤远到达川陕苏区的通江。通江是川陕苏区重镇,驻有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在这里刘瑞龙出任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川陕苏区建立后,一直处于恶劣的战争环境,如何把苏区人民发动起来,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工农政权,党的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担任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刘瑞龙上任不久,在调查中发现,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形,山高石多。在刘瑞龙眼里这些石头可不单是石头,也是做好宣传工作的有力武器。他在这些天然的石头上打起了主意,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石刻标语

  在刘瑞龙组织策划的众多标语中,影响最广,名声最大的当首推“赤化全川”这幅标语

  1934年3月,通江县沙溪乡景家塬村的大崖上,红四方面军錾字队正在刻一条“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标语,当刻好“国民”二字时,刘瑞龙检查工作正好路过这里。錾字队的同志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请部长提点意见。刘瑞龙大声读了两遍,觉得这条标语字数太多,镌刻于崖,字体不可能太大,难显磅礴壮观之气势,缺乏冲击力。他思考片刻,提议改为“赤化全川”,既简洁,又明快,字体可刻得大而醒目,给群众视觉和心理的强烈震撼。

  回到通江城之后,刘瑞龙一直在考虑由谁来书写“赤化全川”这四个大字。后来有人向他举荐巴中县恩阳乡一位姓张的小学教员,说张教员书法遒劲,字体飘逸,深得名家真传。刘瑞龙一听恩阳有此奇人,兴奋不已,马上赶到恩阳,恭请张教员献墨宝。张教员被刘瑞龙的真诚感动了,泼墨挥毫写下了“赤化全川”这四个大字。

  红军錾字队为早日完成这个錾字大工程,队员们晓行夜宿,日日不休。他们用麻绳拴住箩筐,人坐在箩筐里,从崖顶用绳子放下,人悬在半空中作业,横平竖直,精工细刻,历时两个月方才完工。“赤化全川”,单字高5.9米,宽4.9米,笔画深0.35米、宽0.9米,笔画道里能卧下一个人;字距7.1米,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石刻雄踞山崖之巅,十里八乡,望之了然,更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向省内外辐射。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当地豪绅地主阎升平、阎际风等人,以一石二斗小麦为赏,令甲长阎成文组织人将“赤化全川”标语铲除。当地群众知道后,为保护红军留下的精神财富,提前用稻草灰调米汤将标语糊上,使石头上看不出字迹,群众的智慧和巧妙的保护,使这幅巨型红色标语得以幸存。

  刘瑞龙不仅以策划和撰写红色标语而闻名,同时,也以在长征途中结合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研究民族问题,制定民族工作守则,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全军的贯彻执行,而留下独特的一笔。

  在长征中,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大雪山,三次走过水草地,历尽了艰难险阻。对刘瑞龙而言,长征虽是艰苦的,但长征也孕育着胜利的曙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登上夹金山就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策骑攀北麓,晨雾冷阴浓。嘘气成冰滴,奋力登顶峰。政雾晴万里,红日浴絮云。万山回吟啸,举首揽太清。”

  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北部的藏区甘孜。刘瑞龙利用工作间隙,努力研究少数民族问题。为了缩短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距离,更好地进行沟通,他拜藏族群众为师,学习普通用语。当地老乡见他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都愿意收他这个汉人为“徒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部队开展民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刘瑞龙把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做群众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归纳起来,制定了《藏回地区工作须知》、《藏区十要十不要》、《回区十要十不要》等简明易行的少数民族工作守则。

  刘瑞龙既注意制定政策,也注意躬身实践。他听说甘孜白利寺的格达活佛是爱国高僧,便决定拜访他,向他表明共产党北上抗日的主张。开始格达活佛对红军将信将疑,心存戒心。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过多次友好互谈,格达活佛对红军有了了解和信任。在红军粮食筹措十分困难的时候,格达活佛利用自己在藏区的崇高威望,带领白利寺的僧俗群众,征集了青稞134石,豌豆72石和许多骡马、牦牛来支援红军,使红军渡过了难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标语王”刘瑞龙:长征建新功  长征  长征词条  建新  建新词条  标语  标语词条  
故事

 蒋先云 三仆三起身先士卒

1927年4月19日,时年25岁的蒋先云满怀一腔热血和革命情怀,又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战争,并被任命为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5月28日率部在河南临颍与奉...(展开)

故事

 杨伊:危难之时彰显军人本色

   危难之时,沈阳军区某炮兵团政治处副主任杨伊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军人的本色。地震发生时,杨伊正在四川南充老家休假,他安顿好家人,冒雨徒步赶往17公里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