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郑桂林原为镇卫生院院长。2003年,退休后的郑桂林婉拒了不少医院发来的高薪返聘邀请:“没想着退休了还给人看病。”
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件小事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决定。一天早上,郑桂林在小区里锻炼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对他说:“你两天没出来锻炼了。”
郑桂林很吃惊,问对方是怎么知道的,这位老人说:“我在你家附近等你两天了,就想请你给我看看病。”
听了这句话,郑桂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既然我能在卫生院坚持35年为大家看病,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小区为居民看病呢?于是,郑桂林便立起“党员志愿者”的旗号,开始义务为社区的居民看病。
社区里多了个义诊的老专家,邻里间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传开了。从此,邻居一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上门去找郑桂林瞧瞧,特别是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老郑的电话如同“120”一样,成为不少居民的应急电话。
有年夏天,社区居民任福江突然在家中晕倒。郑桂林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即连忙赶往该居民家中。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郑桂林先对病人进行了简单诊断。根据多年的经验,郑桂林判断可能是心血管疾病,便让他侧卧以缓解病情。救护车到来后,郑桂林又陪同病人一起到医院进行抢救。在救治过程中,郑桂林还为医生提供了不少治疗思路,最终病人得以康复。
还有一次,郑桂林正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邻居徐月华家人的求助电话。原来,徐月华的妻子出现早产症状,而当天徐月华去外地出差赶不回来。郑桂林二话没说,放下碗筷就赶往了徐月华家,亲自护送孕妇到医院挂号检查,安置好后才离开。
除此之外,平时面对行动不便的居民,郑桂林就主动上门服务,还经常到空巢老人家里去探望,为老人看病。社区里退休职工陈师傅因患脑梗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郑桂林便定期上门给他测血压,免费做检查,令陈师傅十分感动。陈师傅还说:“前一阵,小区里有一名建筑工人被重物砸伤了腰椎,当时多数人都断言他后半生会瘫痪。郑大夫知道后就去看了他,每天都上门为他诊疗,一分钱不要。治了一段时间,如今那个建筑工人已经能自己拄拐走路了。”
平时,郑桂林还经常给小区及周边居民宣传儿童计划免疫、防病治病的健康常识,提醒家长有关孩子的卫生常识,他说:“与其让大家为个头疼脑热、着凉肚疼的来看病,不如多做健康宣传改变大家的认知。”不仅如此,细心的郑桂林还注意到一些老年人因为行动不便没法理发,便特地买来简单的用具学会了理发,利用空余时间为出行不便的老人和病人免费理发,这一理又是多年。
如今,郑桂林仍坚持为每一个向他求医问药的病人进行诊疗。只要有人找他看病,他都会细心问诊,耐心地解答,每天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诊病开方却不收取任何费用。病人们康复后常常带着锦旗和物品来到他家,可他坚决不收。他说:“被疾病所困已经够痛苦了,收钱只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我只是帮大家瞧瞧病,有这个专长能帮到大家,我自个也高兴。”
“相识这么多年,老郑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他见不得病人受苦,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一位与郑桂林相处多年的邻居感慨道,“逢年过节,他还要买东西去一些特别困难的病人家里看看。这些年来,老郑生活很简朴,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平时不舍得吃喝,攒的钱全都用在病人身上了。”社区工作人员王相云说:“郑院长为大家付出了那么多,有目共睹,但他个人从来不计较,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
面对邻里的赞誉,郑桂林说,他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老党员,“人活一辈子,不能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初心。坚持一辈子医者救人,就是我的初心。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能有机会继续发光发热、奉献社会,这是大家的信任,更是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价值。”
14年来,郑桂林一直把社区居民的健康挂在心里,将病人视为亲人,不仅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更弘扬了助人为乐、睦邻友好的精神,向社会传递着和谐向善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