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妈妈,我今天换牙啦!”
“朱妈妈,我要亲亲!”
“朱妈妈,我尿裤裤了!”
……
每天上午,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院院长朱喜荣忙完手头的工作,就挨个儿去每个活动室看孩子。她一出现在走廊,此起彼伏的“朱妈妈”就响彻整栋楼,朱喜荣“哎、哎、哎”地答应着,这个抱抱,那个亲亲,短短几十米的走廊常常要走上半小时。
在这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环境中,朱喜荣与每个孩子的拥抱都让人动容。这里目前还住着140多个孩子,患有智力障碍、白癜风、脑瘫等疾病。多年来,朱喜荣用坚实的臂膀扛起一个个小生命的重量。
2003年9月,朱喜荣从派出所抱回遗弃儿阿明,他当时刚满3个月,因腰脊膜膨出手术失败,经常会大小便失禁。有一次洗澡时,朱喜荣刚把阿明放到盆里,阿明就拉了一澡盆,朱喜荣没有一点气恼,二话没说抱起阿明,倒掉脏水又重新换了一盆干净水。
她说:“这个时候不能嫌脏、嫌臭,更不能凶孩子,因为残疾孩子也有尊严。”
让残疾孩子有尊严、阳光地生活,是朱喜荣毕生追求的目标。为此,每个孩子进入福利院,她要求的不是简单的穿暖吃饱,而是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方案,为孩子有一天走向社会、回归家庭做准备。
“阿姨好!”“谢谢!”“再见!”……在儿童院,也许孩子的腿不能走、眼看不见,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和每个人热情地打招呼,呈现给他人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阿明的成长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在福利院11年一直穿纸尿裤,但他的心态阳光积极。2015年那年,12岁的阿明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之后接受了两次手术,如今已能自如地控制大小便。
不但孩子如此,每个护理员都是如此。朱喜荣的育儿观是,给孩子营造家的氛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全方位地落到实处。在她的策划下,儿童院开展了“阳光蓓蕾”和“阳光妈妈”评选活动,全力打造“阳光妈妈”服务品牌;每月都有母子庆生会,该月过生日的孩子和护理员妈妈一起过生日;护理员妈妈对孩子必须视如己出,每天用手给孩子清理两次口腔、每天勤巡视勤观察及时为孩子更换尿不湿、每次拉臭后都要给孩子洗屁屁……要求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孩子,爱大家”的上岗誓言。
儿童院的工作看似琐碎,但却是一份良心工作。“拉臭后不洗屁屁别人也看不出来、每天清理一次口腔别人也看不出来,但你的良心看得出来!”朱喜荣自己是这样做的,更是这样要求大家的。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孤残儿童死亡率已经很低,但前几年却有一些孩子因不治之症离开人间,2009年小朵的去世,就成为朱喜荣无法释怀的痛。
“小朵长得太漂亮了,可命运不公,我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忽闪着大眼睛离开了人世,我的心里绞着痛……”话没说完,朱喜荣已经泣不成声,每每回想起小朵的死,她都不能自已。
有健康,才能活下去,才有未来。为了让孩子们恢复健康,朱喜荣不管到哪里开会都要问问其他同行:“俺孩子脑积水,你这里能治吗?”“俺孩子先天无关节能治吗?”……
小花,四肢畸形,没有膝关节、肘关节,没有左手,右手没有手指,为使孩子重获健康、自食其力,朱喜荣跑断了腿。“我先到处打听哪里能治,听说省里能治,我就尽全力为孩子争取‘明天计划’手术矫治的名额。”
那一天,朱喜荣永远无法忘记。小花经过术后康复,双腿终于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向朱喜荣走来,朱喜荣抱着她亲了又亲,激动地哭红了眼睛,一切一切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朱妈妈,从现在开始我自己吃饭……”看到懂事的小花练习用脚洗刷、吃饭,朱喜荣一次次留下眼泪,她说其实那一刻的自己无比的幸福。
21年间,孩子走了又来,大约已有500名孩子成为朱喜荣的宝贝,而朱喜荣对所有孩子都“如数家珍”。“朱院长看着风风火火、大大咧咧,但心思非常细腻,对这些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哪个孩子的病哪怕有一丝治愈的希望,她都不放弃,不厌其烦地四处寻医问药。”护理员张莎莎说。朱喜荣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心中有爱,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残疾孩子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有权利享受灿烂的人生,而她就要做那个为他们找寻人生的人!
“1、2、3、4……16、17,好了,全了,出发喽!”每天早上7点多,朱喜荣到儿童院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送17名孩子坐校车上学。
对于这些残疾孩子来说,能进入正常学校上学是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朱喜荣走得异常艰难。
“俺的孩子多少都有些残疾,进入学校会给学校带来一些麻烦,但我不能就这么放弃,这是残疾孩子重生的第一步。”
小雨,先天肢体残疾,和学校多次沟通都没获得上学的“通行证”。“每天看我接其他孩子去上学,小雨就扒着门框哭,朱妈妈,我也上学,我也要上学!”孩子的哭喊刺痛了朱喜荣的心,孩子对上学的渴望让朱喜荣牵肠挂肚,她开始为一个孩子的梦想而四处奔波,多次与教育局联系,与校方沟通,最终校方被她的坚持和真情打动,同意小雨进入小学读书。
当看到小雨高兴地大叫着“我要上学啦”的时候,朱喜荣说,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实现梦想,她的心里比蜜还甜。目前福利院已经培养了四名大学生,阿福、小新、阿生、小君。为了帮助院里的第一位盲人大学生小新开办盲人按摩诊所,她选场地、跑手续、装修,全程陪伴;学习针灸、按摩的阿瑞毕业之后,在她的努力下,也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除了通过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让他们重返社会之外,儿童院积极通过家庭收养、家庭寄养、社会助养、爱心家庭等方式,先后让200余名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其中近40名孩子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爱心家庭收养,2017年5月她带着全市人民的牵挂来到荷兰看望小芬、阿男、默默的新生活,看到孩子们个个英语流利、生活幸福,她终于放下了悬在心口的大石头。
从1997年进入位于桓台县果里镇的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到现在,朱喜荣一干就是21年,她用甘于寂寞的爱和坚守为孤残儿童撑起了成长的天空。如果说人生还有什么缺憾,就是她经常一上班就是连轴转,错过了自己孩子的成长;21年来从未回家过一个春节,亏欠了家人太多太多,但善良的丈夫和女儿对她没有抱怨,而是一起跟她到儿童院做志愿者,带孤残孩子回家过节,延续一场爱的接力。
不是骨肉,却都是她的孩子;没有血缘,却水浓过了血。
这就是朱妈妈,一个普通、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文中孩子姓名均为化名)
朱喜荣是福利院这个特殊家庭的大家长,这个家庭,集中了世界上的一些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温暖的情感。朱喜荣的梦想是要给孩子们家、健康和希望,而孩子们残缺的人生也因为朱妈妈的存在变得圆满美妙。人生本该被爱包裹,朱喜荣将个人的爱无限放大,包裹了那么多孩子的人生,我们也该爱她,爱这样一个敬业耐心的妈妈,爱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