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组织部的灯》横空出世,引来点赞无数、感叹无数,映射了组工干部废寝忘食、披星戴月的“别样生活”。后来,组织部的文、组织部的风相继问世,无一例外地展示着组织部门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文化底蕴。灯也好,文也罢,都离不开组织部里的那群追梦人,里面都藏着组工干部最干净、最赤诚的初心魂。
他们是平平无奇、天天加班的小天才,在“兴风作浪”的任务中踏浪而行,砺羽破风。
“别问他们在哪里,问就是在部里”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微信声,声声都是组织深情的召唤。一包包洁白如雪的A4纸,一本本干净如脸的笔记本,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在奋笔疾书的签字笔下,变成了一沓沓布满心血的文件与记录,成为便民为民、服务发展的政策指南。
他们的精力在哪里?在考察干部,选贤任能的慧眼如炬中;在建强堡垒,夯实基础的初心如磐中;在集聚人才,服务发展的智力支撑中;在摔打历练,锻造铁军的自我革命中。
时光又在他们身上留下怎样的印记?您请看,看他们与年纪不符的闪闪银丝,看他们一言不合就后退的发际线,看男同志野蛮生长的胡须,看女同志“全军出击”的痘痘,当然,还有他们飞一般提升的能力与担当。
他们是专注于“盘它”“安排”,日日“冲鸭”的小达人,在“热辣如火”的事业中攻坚克难,C位出道。
对于组工干部来说,大事要事交织,急事难事叠加,“盘它”代表着他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安排”是他们当仁不让,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组工出品,必属精品”。
面对严肃板正、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他们用循序渐进的巧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精心“盘”好接手的每道活儿。从事干部工作的他们,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盘”好核对每一个关键信息,把好卡好每一道用人关口,切实为党选干部站好岗、放好哨。疫情期间,他们不畏风险,深入一线,考准考实领导干部表现,及时发布通报表扬文件,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鼓劲。从事基层党建、人才工作的他们,把落实与创新“安排”得明明白白。从落实规定动作的一丝不苟,到创新自选动作的自成特色,他们力求办案成案例,品牌能“出圈”。为推动枣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地生根,求得实效,他们夙兴夜寐,呕心沥血,四处取经,多方调研,最终拿出宝贵的“1+2+9”初步方案。为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他们启动“白水龙腾”工程,大大提升了我市人才规模数量和整体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以精细化管理从严治部,小到行文遣词造句,细到请示报告运转,层层把关,人人尽责,把细节做到极致,把工作做成标杆。
他们是“三十不惑”,“三十有获”的小青年,在大有可为的热土上墩苗历练,“全员出圈”。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年轻的组工干部在部领导的言传身教下,在组工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而立之年逐渐不惑,不惑之余,行有所获。
他们不惑于心,有获于信念之基。三十出头的年纪,逐渐明确了行稳致远的方向,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基层的熔炉中,在日复一日的淬炼中,慢慢实现了人生价值、升华了人生境界,青春与热血在基层的新天地中闪闪发光。
他们不惑于行,有获于肩上之担。他们感恩于组织的关心培养,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比拼搏,比奉献,比追求,比成就,把“有排名争第一,有评比争优秀”深深地践行在工作里,体现在实绩里。
他们不惑于情,有获于脚底之泥。疫情防控,有他们闻令而行的背影;复工复产,有他们有呼必应的护航;精准扶贫,有他们扶危济困的身影;扫黑除恶,有他们壮士断腕的担当。他们把对工作的热爱揉进血脉,那些走过的路、入过的户、踩过的泥,交织成红色青春里最美的印记。
年轻的组工干部们坦诚无畏,一路高歌,成长中的组工干部风华正茂,未来可期!
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 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