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味”是指一种生活气息,缺少“酥油味”的人,便少了生活的情趣,人生变得索然无味。驻村干部倘若缺少“酥油味”,说话办事就会与群众隔着一层,特别是在制定扶贫政策、出台扶贫文件时很容易不接地气。多些“酥油味”,说到底就是多与群众交流,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一个平易近人、让群众感到舒服的人。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出席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推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驻村干部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身上要多一些“酥油味”,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说心里话、实在话、百姓话,与贫困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甜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起强大合力。
多些“酥油味”,就是要多与贫困群众交朋友。“谁家越穷,我就越愿意和谁家交朋友。”沈浩就是一个善于与贫困群众交朋友的典范。在安徽小岗村,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人民作家柳青也是一个喜欢与贫困群众交朋友的榜样,有人说,到群众家里面去找他都分不清哪个是柳青,从穿衣打扮到容颜,就一个关中老百姓的样子。俗话说:与民为友如鱼得水,冷漠群众如树断根。多与贫困群众交朋友,就能更好地了解群众之疾苦,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相反,如果不善于与群众交朋友,就会慢慢地脱离群众,远离群众。广大驻村干部要视贫困群众为“亲友”,倾听他们的心声,摸清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把握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戴、支持和信任。
多些“酥油味”,就是要站在贫困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当前,提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好的方法便是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很多地方脱贫攻坚之所以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减贫任务,正是因为当地党委、政府始终能站在贫困群众的角度制定扶贫措施,出台扶贫政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重庆调研时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得学会时刻为贫困群众着想。当我们能够时刻为贫困群众着想时,贫困群众就能感受到自己在驻村干部心中的重要位置,并从心底里感激你、支持你、拥护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多些“酥油味”,就是要常去贫困群众家中转转。好儿女要“常回家看看”,好公仆要常去“亲戚”家转转。把贫困群众当“亲戚”并且经常多走勤走,走出感情,从本质上说是“情为民所系”的表现。到群众家中坐一坐,经常与“亲戚”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以情换情,以诚相见,架起一座“连心桥”,实现感情“零距离”、办事“零障碍”。信息传递有了“直通车”,群众才会真正吐露出原汁原味的心声。常到贫困群众家中转转,往往能掌握第一手信息,听到真话、看到真相、找到真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干部只有多走村入户,多坐坐灰板凳,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切身体会到民瘼所在、民生疾苦,才能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酥油味”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是真正的接地气。驻村干部只有多一些“酥油味”,才能更好地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凝聚起扶贫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磅礴的奋进力量。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委组织部 冯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