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虽然恼火,还是站在朝鲜一边

带有挑衅意味的朝鲜2月12日核试验,及其招致的强烈国际反应,这一幕乍看之下似曾相识。朝鲜曾多次在核武和导弹问题上采取冒险政策,扬言要把首尔或华盛顿变成“一片火海”,这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美国和西方国家则做出按部就班、软弱无力的回应,只是谴责朝鲜践踏国际法,并在未必得到中国支持的情况下敦促联合国发表官方指责。中国即便已经同意参与国际制裁,但仍在不厌其烦地提醒各方,与平壤方面对话比动用制裁更可能取得成效。

国际社会对朝鲜最新挑战的反应模式一仍其旧。不过,分析人士这次察觉到中国的新关切。中国共产党一般倾向于在对外政策问题上统一口径,可是当前中国却出现了围绕朝鲜问题及其因应之策的空前公共热议,这显示出北京方面日甚一日的关切,及其对朝鲜破败政权的暧昧支持态度。

随着朝鲜持续违反联合国有关核试验和导弹试验问题的决议,中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当朝鲜准备开展第三次核试验时,中国曾劝其罢手。在朝鲜无视中国的请求之后,北京方面对朝鲜予以谴责。要是换成过去,北京方面可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反对朝鲜的冒失行为时弃权,或者至少给美国或欧洲主导的制裁措施泼冷水。这次却不同。中国对金氏政权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态度感到厌倦,索性与美国联手起草一份严厉的制裁决议,这一举动非同寻常,备受瞩目。

联合国安理会第2094号决议(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094)的主旨,是阻止朝鲜紧锣密鼓的核活动,并针对朝鲜领导层享用的进口奢侈品扩大既有制裁。国际社会期待新一轮金融措施能够遏制大宗现金(bulk cash)转移,并限制那些参与不法活动的朝鲜机构——过去,朝鲜外交官为帮助政府弄到现金而参与药物、酒类和雪茄走私,结果遭到外国驱逐。本次制裁还包括对可疑船只和货物强制禁止靠岸和强制查验,而这些措施过去曾遭到中俄两国的拒绝。在为联合国制裁营造舆论时,中国的学者和媒体开诚布公地讨论朝鲜这个棘手的邻国,这着实难能可贵。

例如,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2月末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中国应该放弃朝鲜》。他主张:“视朝鲜为有用的地缘政治盟友、并基于这一点构建中国战略安全的做法已经过时。”他还警告说:“一旦朝鲜拥有核武器,不排除反复无常的金氏政权会对中国展开核讹诈。”

上述观点并非共识。另一位专家,即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刘鸣主任,便驳斥了这种论调,他告诉《耶鲁全球在线》,邓聿文先生并不是研究朝鲜问题的权威。按照刘鸣主任的看法,邓聿文先生反映了因朝鲜恶行而大失所望的普通年轻人的观点,他们把朝鲜“少帅”金正恩视为顽劣不羁的小弟,这位小弟没有认识到大哥中国为帮扶朝鲜而付出的心血。刘鸣主任总结了年轻学者的想法:“即便这位小弟不对大哥百依百顺,也该为大哥的核心利益着想。”

不过,刘鸣主任还是警告我们关注这个居心叵测的国家的未来举动,并希望中国坚持四平八稳的政策,防止事态恶化酿成冲突。“朝鲜是个穷困潦倒的国家,或许他们不害怕失去什么东西,可我们中国却不得不顾忌我们的边境安全、民族繁荣和我们的生活。”他说“我们应设法惩罚他们,但须网开一面”,并补充指出,中国在与韩、美等国联手的同时,“应维持与朝鲜的某些联系、某些(沟通)渠道”。

外国以及如今的某些中国评论者,经常要求中国停止向朝鲜提供维持其生计的大米和石油。但是,刘鸣主任指出,此举可能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此外,朝鲜可以靠军售和走私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他说,由于军方完全控制外来消息并严密监视公民活动,要推翻政权谈何容易。

中国《环球时报》刚刚刊登了一系列分析朝鲜局势的敏感文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任卫东认为,朝鲜有可能正在拉拢美国,从而以有核国家的身份参加反华同盟。他写道:“在朝鲜核问题上,一些国家有精巧的战略设计,例如美国,其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政治就是针对中国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朝鲜是美国重要的统战对象。”[参见任卫东:《朝美关系可能突然缓和》——译者注]他的分析被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研究委员曹世功嗤之以鼻,后者把类似任卫东先生的论调称为“把水搅浑”。他写道:“‘朝美交易’论将朝鲜抹黑成为忘恩负义、联美制华的丑类,要说‘分化中朝关系’,莫此为甚。”[参见曹世功:《“朝美交易论”是不靠谱的》——译者注]

鉴于朝鲜的复杂局势,上海的刘鸣主任呼吁采取温和中庸的思路。他指出,金正恩推行经济改革的做法,遭到军方和官僚的反对。他注意到,如此这般的反对使得金正恩暂时搁置去年夏天废除集中分配制度的想法。或许感觉到金正恩立足未稳,中国在敦促朝鲜进行国内改革时分外小心。投票支持制裁的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保东,在安理会表决之后试图打消国际社会的一种顾虑,即中国可能在落实决议时敷衍怠慢。他说:“仅仅通过这一决议还不够,中国希望看到这一决议得到全面落实”。但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淡化了这种严厉的信号,他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制裁不是“解决有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还指出:“只有标本兼治,通过对话全面均衡解决各方的关切,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驻首尔的东亚问题专家鲁乐汉(John Delury)承认,在类似《环球时报》那样的刊物上可能发出不协调的声音,但他说没有看到中国政策风向有所变动。北京方面显然对朝鲜百折不挠地推行核计划感到不快。他在一封电子邮件里说,中国朝鲜惹出的一堆问题感觉恼火,“但中国还是恪守联盟(这是它惟一的联盟!),与敌视美、韩、日的朝鲜惺惺相惜,在原则上和实践上反对制裁,并且乐于拥有一个缓冲国,从而至少与美国主要军事驻防保持一定距离”。

当北京方面继续遵循既定政策路线时,中国舆论界掀起的公开论争也表明疑虑在加深——这是有关朝鲜这个邻国的重大论调变化,两国关系此前通常被喻为唇齿相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朝鲜  朝鲜词条  恼火  恼火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一边  一边词条  虽然  虽然词条  
智库

 如何应对跨界区域环境问题?

●跨界区域环保工作目标包括3方面:一是跨界区域产业设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产业布局符合政府划定的环境功能区(或主体功能区)要求。二是跨界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展开)

智库

 讨论计划生育莫贴政治标签

2015年7月15日《环球时报》发表了题为《骂计生者比当年批马寅初还疯狂》的社评(以下简称社评)。社评的标题似乎是有意勾起读者对马寅初遭受“政治迫害”的记忆和联...(展开)

智库

 论加强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公共外交

近年来,公共外交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拟从公共外交的角度,结合若干实例,讨论在人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