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市场需求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

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

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将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积极做好合 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民币跨境使用迅速扩大,主要还是贸易和投资企业 根据市场需要做出的选择,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7月,我国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先后两次扩大试点范围,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境外已没有地域限制。自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迅速。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跨境贸 易人民币结算量达2.94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2802亿元。

“短短3年多来,人民币在国际化轨道上渐行渐快。”鄂永健说,总体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平稳推 进,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出口人民币结算量失衡的状况趋于改善,这表明境外进口商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二是人民币境外 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也有较快发展,人民币FDI业务占比呈上升之势;三是金融改革试点推出,比如,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开闸有助 于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四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在鄂永健看来,在央行今年的工作部署中,人民币国际化相关工作较往年明显着墨较多。无论是RQFII试点,还是QDII2试点,都意味着人民币国际 化又将迈出重要步伐,因为RQFII可以有效拓宽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QDII2则允许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海外资本市场,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使 用和循环。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加快推进。”鄂永健表示,下 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应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范围,二是进一步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使其能成为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前沿和支撑。

鄂永健认为,当前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一方面,中国经济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仍会保持相对较快增 速,加之主要发达国家复苏疲软,正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出口环境不利,以及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因素较大,也给人民币国际化 带来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还应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鄂永健说,首先是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其次是力争成为亚洲的区域性货币,最后是全球货 币。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应是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各国的外汇储备中,充当主要的计价货币、支付结算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 

1月28日,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迈出重要一步。伴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争夺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新加坡:积极促成离岸中心设立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陶杰

近年来,新加坡多次提议筹建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强调其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

营造离岸中心 建设良好环境

新加坡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规模正在持续扩大,而新加坡如果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对促进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使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去年7月,新加坡和中国签订了一项金融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目前在新加坡营运且符合资格的两家中资银行中的一家将会被授权成为新加坡人民币清算银行。这意味着新加坡在与其他金融中心竞争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项角逐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增长放缓,中国公司开始向海外寻找新的市场,尽管目前对人民币贷款的需求并非巨大,但是新加坡的银行仍感受到了贷款需求的增加。新加坡最大银行之一——大华银行(UOB)自2011年10月以来向在东南亚开展经营的中国公司发放的贷款已经增加了5倍。大华银行现金管理和贸易服务主管表示,在新加坡设立一家人民币清算银行,其好处不仅仅在于简化结算,此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增加人民币的可获取性,建立起人民币资金池,有了这个资金池,就可以推出人民币产品,甚至是面向普通人的人民币产品。

由于中国政府严格限制人民币跨境流动,因此只有少量人民币被境外持有,目前新加坡仅持有600亿元人民币。而新加坡交易所早已预料人民币新加坡的使用范围将会扩大,并做好了人民币计价证券的上市、交易、清算和结算的准备。该交易所目前可上市离岸人民币债券,也为人民币外汇远期合约场外交易提供清算服务。

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化

新加坡交易所首席执行长博可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与中国金融走向世界”的论坛上表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对世界所有国家都很重要,而更多好的离岸市场以及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立,也会帮助和推动人民币成为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货币。他希望新加坡能够成为继香港特区之后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博可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实际上已经将新加坡视为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而从新加坡本身来看,也有很多的国际银行和本地银行,在尝试做人民币储蓄和其他业务,以此应对更多人群对人民币的需求。博可认为,作为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新加坡对于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据了解,2011年新加坡交易所一共帮助各种债券融资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新加坡交易所,这意味着占全球人民币债券交易的60%,成为非常重要的人民币债券上市市场。

另外,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目前已经在新加坡当地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满足东南亚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与此同时,新加坡还与中国签署了3年货币互换协议,以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在当地的流动性。

人民币业务发展惠及当地

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副总经理丁秀惠在介绍该行人民币业务时说,目前该行的人民币资产已经达到总资产的30%以上,而以人民币结算的款项也超过了总额度30%。丁秀惠认为,如果工行最终能够成为新加坡人民币清算银行,那么对于工行来说就是如虎添翼,人民币业务会上一级台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加坡中国商会副会长林清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与中国做生意40多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用港币结算,后来因为汇率的原因,为了降低成本,改为用美元结算。现在随着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越做越大以及人民币的坚挺,用美元结算已经越来越不划算,而且因为新元、美元以及人民币之间的转换,汇率损失很大,增加了成本。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或者与中国企业之间能够完全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将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销,降低生意成本。

伦敦:密切关注人民币走势

本报驻伦敦记者 王传宝

近年来,几任伦敦金融城市长对金融城的建设虽然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是却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要把伦敦打造成西方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看中人民币未来前景

最早流露出急切合作意向的应算是伦敦金融城第682任市长安司利。2010年秋季他率领英国50多家知名金融及专业服务企业的总裁访问中国。访问中,他一再表示看重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伦敦金融城愿意与中国展开金融领域的合作,同时希望能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帮助。在随后的市长白乐威执掌伦敦金融城期间,他曾明确提出有意把伦敦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位市长卸任后就职于英中贸易协会,作为这家机构的主席,他仍在为推动离岸中心的建设作努力。2011年10月,吴达为走上了前台,这位有着地道中国人姓名的前市长更是致力于加速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在其任期内,伦敦金融城于2012年4月18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现任市长吉福德同样重视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他一再对外强调,伦敦金融城密切关注人民币这一未来新国际货币的崛起,伦敦金融城将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力发展人民币业务,把伦敦打造成西方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丰厚回报 吸引关注

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是伦敦期待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核心内容。这项计划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有10家银行加入了该计划。在2012年,伦敦金融城一直马不停蹄地进行宣传和市场推广,为企业提供人民币使用指南,让欧洲的企业和投资者意识到在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能够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同时也努力呼吁简化使用人民币的手续,让中小企业也能从中受益。

英国金融家们执意要把伦敦建设成西方人民币离岸中心,自然是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据汇丰中国全球研究中心估计,到2015年大约2万亿美元的贸易额或中国年度贸易总额的30%将以人民币结算。同时,汇丰中国预测,到2014年全球人民币支付中的欧洲份额将增加1倍,达到14%,其中蕴含的经济利益可见一斑。

当然,伦敦金融城有着自身的先天优势,这也是几任金融城市长游说中国的理由。伦敦是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之一,其跨境银行贷款占全球总量18%,场外利率衍生品交易额占全球总量46%,外汇日均交易量达2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40%。同时伦敦有着难得的地理优势,由于所处时区差异较大,伦敦可与中国香港市场形成互补,延长了欧洲、中东、非洲及其他地区的交易时间。另外,金融城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增加了其对国外金融产品的吸引力。

竞争对手 虎视眈眈

不过,伦敦金融城市长们的心愿面临着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挑战,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也期待着培育人民币离岸市场。

有媒体称,英国是非欧元区国家,欧元区国家与中国贸易结算被选择在英国进行,多少有些让人不好接受。事实上,去年11月,法国央行行长就带领一个大型法国商务代表团抵达中国香港,代表团的任务是说服银行家和企业,充分发挥巴黎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近年来英国银行业频繁出现的丑闻也对其信誉造成了严重冲击。如此看来,要真正地把伦敦打造成西方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伦敦金融城的市长们仍有许多任务要做:不仅需要整肃法律法规,重塑金融城形象,而且还应当更多地考虑中方的利益,切实做到使中英双方都能从离岸中心受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大事记

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发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丰富了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投资品种。

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2012年4月18日,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支人民币债券,主要针对英国及欧洲大陆国家的投资者,总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

2012年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

2012年6月12日,央行等6部委联合审核下发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自此,境内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依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2012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深圳前海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王信川整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市场需求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  国际化词条  进程  进程词条  人民币  人民币词条  需求  需求词条  驱动  驱动词条  
智库

 小产权房关乎中国城镇化成败

土地供给的垄断如何打破?对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的方案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最初很多学者包括市场参与者将其理解为现有的尝试——小产权房——将要经历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