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省为例
税收收入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大。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年均增速看,河南省生产总值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但财政收入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
河南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增速减弱是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重要原因。2008—2011年的四年间,河南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后移,因此财政收入增速也随之减缓。
在我国现行税制下,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的贡献度存在差异。从产业结构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度分析来看:
第一,河南工业主体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低,税收贡献能力弱,工业税收增速在中部六省最低,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造成较大影响。突出表现在:一是近年来河南省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低,直接影响到全省地方税收增速。二是河南省前十大工业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高,支柱产业没有对税收增长发挥应有的拉动作用。三是河南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展速度不够快、效益不够好的问题。四是传统优势产业税收增速低位运行,高成长性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是拉低河南工业税收增幅的主要因素。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够快,建筑业税收增速在中部六省最低,是河南省财政收入增速减低的又一原因。2008—2011年,河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居中部六省第6位,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年均增长29.4%,仅居中部六省第4位。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降低,对建筑业税收增速产生一定影响。
第三,第三产业税收增速偏低,是河南省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又一重要原因。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7%,但在全部税收和地方税收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7%和55.6%。2008—2011年,按当年价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8%,居中部六省第5位;同期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速居中部六省第5位,仅略高于山西省的19.4%。
图来源于:2012~2013年河南省财政形势分析与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一是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三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一体化发展,带动消费与投资增长,加快财政收入增长。四是进一步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尽快扭转经营困境,充分发挥工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的基础性作用。五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增强经济活跃程度,做大、做优、做实财源。
第二,进一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一是建立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税收执法的严肃性、公平性。二是建立完善新增税源核查管理机制,加强税收分析和后续管理,管住管好新增税源。三是强化涉税服务。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各项税收政策,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纳税辅导。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应收尽收、应免尽免、应减尽减、应退尽退。五是积极争取中央税制改革试点,积极争取中央在河南试点,促进征管能力全面提高。
第三,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税式支出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实行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比较和分析可知,对税式支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为科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今后应积极探索全面推行税式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选择科学的税式支出估算手段和方法,将应实现的税收及时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真实反映政府掌握的财政资源的规模。进一步增强税收优惠的透明度,发挥税式支出管理在促进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调节社会和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