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常常被认为是发达国家所面对的一项重大经济挑战。而由麦肯锡国际研究中心所发布的一项最新报告则显示,不断转化的人口构成已经对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构成了更为重大的威胁。
在过去50年间,全球1.6%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许多新兴经济体带来了一大波劳动力大军以及迅速的GDP增长。中国和南非的就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而在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尼日利亚则增加了至少三倍。沙特的就业职位则增长了几乎九倍。
但随着人口增长逐渐放缓,新兴经济体的年均就业增长率预计也将由1.9%下跌到0.4%。以绝对值计算,这一下跌幅度将远超发达国家,而后者在未来几年的下跌幅度为从0.9%跌至0.1%。在大多数经济体中,就业职位预计在未来50年内到达顶峰;而在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将在这一时期内减少20%。
当然,有些国家也独立于这一趋势之外。印尼和南非两国预计将持续出现就业增加的局面(尽管增长率有所降低)。尼日利亚的劳动人口有望在2014到2064年间达到目前的三倍,而其他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也将出现类似规模的增长。
但总体来说,各经济体的人口顺景将出现逆转,并带来影响GDP增长的严重后果。如果这一趋势不发生改变的话,到2064年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长率将下降三分之一,从年均4.8%下跌到3.1%。令问题更加恶化的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下跌也将导致某些国家的人均GDP产值下跌超过30%--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巴西,墨西哥和沙特。
然而好消息是新兴经济体拥有一项强大的工具去抵消这些趋势:生产力提升。无可否认,新兴经济体的年均生产力增长需要提升57%,也就是从2.8%上升到4.4%,才能完全补偿由于人口构成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即便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无法在所有各国都同时实现,新兴经济体依然拥有相当大的空间去实现生产力增长的赶超。毕竟在过去50年中,新兴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生产力鸿沟并未得到有效弥合;按绝对值计算甚至翻了一番。
事实上,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平均生产力增长自1970年代以来的每十年间都不断加速,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迅速生产力增长:中国--该国自1964年以来实现了年均5.7%的增长率。而在其他地方,这一数字则显得差强人意。在同一时期,墨西哥和沙特的年均生产力增长都不到1%;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也只实现了年均1.2%到1.5%的增长。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经济体可以表现得更好。借助综合性的手段,11个新兴经济体(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尼日利亚、俄罗斯、沙特,南非和土耳其)可以在2025年平均将各自的年均生产力增长率推高到6%。而这一增长成果中的4/5可以通过借鉴已经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的手段来实现,再辅以科学技术,运营和商业模式上的革新。
赶超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机遇在各个关键部门都极为充裕。在零售领域,新兴经济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采用类似超级市场和超大型超市等现代商铺运营模式,在2025年令自身生产力翻一番,因为这两者的生产力是传统小商铺的至少三倍。在墨西哥,将现代零售商的市场份额提升10%将令该部门的整体生产力提升25%。
同样,如果中国的庞大汽车产业可以被整合成为产能相当的几个更大型车厂,该部门原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生产力将有望提升50%。许多国家也可以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等方式大幅提升食品价值链的效率。
同时在提升生产力的创新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空间,尤其是在健康这一在大多数新兴国家都方兴未艾的产业上。卫生病历信息的数码化令印度的布鲁格兰农村诊所(Bhorugram Rural Dispensary)得以在短短四年间将免疫接种的数量翻了近一番。同样,此举也令肯尼亚西部的莫索里奥农村卫生中心的行政人员互相之间减少了2/3的行政事务沟通时间,并将接诊病人数量提高了一倍。
在运营创新方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印度的阿拉凡眼科卫生系统(Aravind Eye Care System),通过将工业工程运作法则引入到自身工作流程中,该企业已经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眼科健康服务提供商,甚至可以仅用1/6的成本承担整个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2/3的手术--而且感染率更低。
政府可以在推动这类创新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巴西的农业放松管治措施以及对研究的鼓励使巴西农业研究公司得以开发超过9000项技术项目,包括培育一种可以在巴西气候下茁壮成长的热带大豆品种。随着效率提升,巴西的农作物产量得以与众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那个简单通过大量年轻劳动者来推动的"简单"GDP增长时代已经走向终结。而新兴经济体必须借助推动对政策,法案和现有做法的颠覆性改革来直面因此而产生的增长挑战。认识到这一点的紧迫性只是开端,而如今是时候挽起衣袖,迎难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