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到欧元集团主席容克警告欧元汇价“高得危险”,再到日本央行推出无限量宽松措施,提高通胀目标至2%,加之英国央行也已经做好准备,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开始购买债券或者降息等,推出更多宽松措施,从而推动英镑贬值。发达国家的这种货币竞相贬值举措,旨在通过采取弱势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不过,笔者认为,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这条路会越走越窄。
可以说,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面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局面,凯恩斯主张政府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加大货币发行量,以增加货币供给来扩大投资,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该理论对解决当时经济萧条“开了一副很有效的药方”。但该理论的缺陷就在于,把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简单地归结于一个因素,就是货币的发行量,从而排除了影响经济的其他多种因素,这使其理论只能在特定经济环境约束下才能发挥效用,不可作为长期的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回归到现实经济中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将欧美日发达经济体拉入衰退的“泥潭”。为应对危机,发达经济体央行连续采取价格宽松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试图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这是凯恩斯经济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实践。但其结果是,经济增长并未有多大改观,失业率也并未有多少下降,而流动性泛滥却通过资本外流进入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价格上涨,并面临沉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可令人不解的是,明知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这条路会越走越窄,但截至目前,发达经济体央行仍在走。这里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日本央行。今年1月22日,日本央行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了进一步货币宽松措施,提高通胀目标至2%,以摆脱长期通缩压力,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在备受关注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公布的声明中表示,从2014年起“无期限”地进行101万亿日元(1.13万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预计2014年再增加10万亿日元。而且,日本央行还决定继续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1%的实质零利率水平。日本央行的最新政策举措显示,其将采取任何举措提振疲弱经济。
而对于欧美而言,似乎已有悔改之意,也就是刺激经济不能单纯靠货币贬值。先看欧洲央行,六个月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不顾德国央行的反对,强行通过了主权债务收购计划,这是典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举措,换言之是弱势货币政策。可是,迄今为止这六个月时间,欧洲央行几乎没有购买什么债券,也没有对利率做出任何调整。1月10日,欧洲央行宣布,依然维持0.75%的基准利率不变。与此同时,欧元对美元汇率上涨10%,对日元汇率上涨25%。事实上,欧洲央行在执行强势货币政策。再看美联储。今年1月3日美联储发布的2012年12月份货币政策制定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理事称其很可能将在今年终止QE3,原因是其对金融稳定性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感到担心。美联储正在考虑QE政策对全球以及对自身经济造成的影响,而且要视情况尽快实施退出政策。
事实上,如果从本质上来寻求刺激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路径,需要从需求、供给、经济转型以及结构性改革等多方面入手。
就欧元区而言,欧元区各成员国应坚决推进结构改革,增加竞争,降低高失业率;要继续财政改革,通过减少政府支出而非增税来减少赤字,呼吁各国让渡财政权力,建立欧洲财政联盟;要在削减公共支出的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欧洲央行也应在货币政策选择方面将着力点集中在经济增长上。
英国方面,积极发展实体经济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称,目前英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约可提供11万个就业岗位,到2020年该数字将达到40万。所以,英国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英国应尽早融入欧元区。
再看美国,短期内,需要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方面向房地产业倾斜,以增加房地产领域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而中长期内,应以重振美国制造业为依托发展实体经济。可以说,当下美国政府已深刻认识到重新占领制造业创新高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支持设立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和加强高等工科类院校和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是振兴美国实体经济的关键,也才能让美国财政彻底改变目前“捉襟见肘”以及“债务上限”连连突破的现状,从而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日本方面,应坚持走“产业投资立国”的创新道路,动用大规模财政来吸引民间投资,在民间投资活动的带动下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还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财团机制的企业优势,克服该机制的 “组团式衰落”,从而摆脱当下的“日本式困境”。更要以综合性的财团作为依托,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网络,从而担负起日本对外贸易、海外投资的重担。更重要的是,在钓鱼岛问题上切莫让美国人“当枪使”。中日同属东亚而且是近邻,更是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惹恼中国比惹恼美国对日本经济更加不利。而日本只有彻底改变盲目跟随美国的战略思维以及消除日本经济病,或许才是日本经济“二次腾飞”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