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法国做出了三次果断的出兵干预决策。2011年3月,法国(联合英国)对利比亚的空袭挫败了卡扎菲上校准备收复班加西的图谋。一个月后,法军在科特迪瓦捉拿拒绝承认对手赢得大选的总统巴博,消灭了内战之忧。如今,法国又出兵干预马里。
图:法国派空军空袭马里
这次最新的干预最初是作为欧洲支持非洲军队计划的一部分,但法国突然决定单方面行动,以挫败伊斯兰武装突破首都巴马科的最后屏障——莫普提的图谋。除了这一目标,法国还想保护在该地区的众多侨民、维持萨赫勒的稳定(那里的国家大多非常孱弱)并阻止马里沦为伊斯兰恐怖主义向欧洲发动攻击的基地。
兹事体大——甚至会进一步加大,因为法国的干预程度可能会加深。尽管伊斯兰武装暂时被击败了,但他们装备精良,并有利比亚通过阿尔及利亚予以供给上的支持。阿尔及利亚在国内镇压伊斯兰武装,但对于取道其国土的转运则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马里和其他准备加入行动的西非国家军队实力太弱,不足以成事。美国尝试训练马里军队,但惨遭失败。
一个解释是此次干预是新殖民主义,为的是保护法国领地。这一说法大错特错。保护马里政权绝不符合法国的利益,其腐败和无能早已众人皆知;事实上,最近法国拒绝了邻国中非共和国总统博齐泽(François Bozizé)派兵打击叛军的要求。
法国的着眼点更加宏大。特别是,法国向来将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阿拉伯世界视为维持其全球强国地位不可或缺的天然政治和战略影响范围。
第二个解释更加可信一些:除了英国以外,法国是欧洲唯一的真正军事强国。法国相信,展现胜任的军力是实力的表现——对于这一看法,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不认同的,它们对战争持有集体厌恶。
平心而论,欧洲具有采取联合行动的方法。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欧洲采取了时任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Javier Solana)所提出的战略。但是,尽管众多欧洲人天真地认为欧洲联合战略只是个序幕,但这一方案非常模糊,根本无法形成成果。
欧盟里斯本条约提到在安全和防务政策上实行“永久的结构性合作”,并设立了政治和军事委员会作为完整的制度性机构处理欧洲层面的预测、准备和实施军事行动事宜。但这一机制缺乏激活它所需要的共同政治意愿;而这一机制使用得越少,其可用性就越低。
在利比亚危机期间,索拉纳的继任者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有意地将欧盟的角色限定在专注于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开发的超级非政府组织的范围内。最近,在巴勒斯坦地位的联合国投票中,欧盟号召成员国弃权——对于欧洲谋求全球领导权的目标来说,这一做法令人费解。
对英国来说,泛欧洲防务根本毫无意义。对于这一原则,英国只偏离过一次,即同意加入非洲之角亚特兰特(Atlante)反海盗行动,这或许是因为它能占据行动指挥的地位。于是,希望形成共同欧洲防务能力者缺少实施办法,而手握实施办法者又不愿实施(法国也许是个例外)。
有时,英国会与法国实施强大的联合行动——利比亚危机期间便是明证。但是,尽管两国在2010年签订了防务和安全合作条约,英国人仍借口预算问题采购与法国航母不兼容的战斗机。
就连受地中海和萨赫勒形势最大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意大利里都大幅削减了军事支出。和德国不同,这两个国家都参与了利比亚干预,但军队介入的程度均非常浅。比如,意大利海军接到的命令是防止海水倒灌的黎波里海岸,西班牙空中加油机则被禁止为战斗机加油。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防务支出只有GDP的1.6%,而美国是4.8%。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军事支出下降的地区。其军队部署规模极小,只占世界军队总规模的4%,而美国是14%。能形成经济和军事资产的产业合作也在弱化,德国成功地反对了EADS/BAE合并计划便是明证,10月,该计划被正式取消。
自参与阿富汗军事行动后,德国似乎打定主意要采取更稳健的政策。但是,如今它在所有军事干预意向之前全面退缩,尽管它仍是世界第三大军备出口国。
欧洲无意发展庞大的军队,因为欧洲工程的基础思想反对实力为王。但这一立场已越来越站不住脚。欧洲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威胁,光靠法国是无法解决的。此外,国际体系正在让认为军事实力是影响力的先决条件的国家联合起来。欧洲面临的不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的选择。欧洲必须将两者联合起来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