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相安倍晋三抛出其日本经济走出二十年通缩和衰退计划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一年时间。“安倍经济学”进展如何?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安倍经济学分解为三个成分——大规模货币宽松、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长期增长战略——安倍晋三援引十六世纪大名毛利元就的传说称之为“三支箭”。传说毛利元就让三个儿子各自将一支箭折断。成功后,毛利元就又让儿子们将三支箭绑在一起折,没人能够折断。
像毛利的三支箭一样,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也应该是互相强化的。但毛利的箭平行地绑在一起,而安倍的政策之箭是通过基础结构关系联系在一起。第一支和第二支箭的目标是转变日本的实际增长路径,而第三支箭——实现所有可用资源和技术的最优用途——要改变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路径。
自安倍经济学出台以来,“通缩缺口”(实际和潜在产出之差)从大约三个百分点降至1.5个百分点以下。这意味着尽管前两支箭帮助改善了日本的实际增长路径,但第三支箭对于潜在增长并未起到多少作用。
事实上,自安倍射出第一支箭以来,日本股市应声大涨,录得前所未有的40%的年涨幅,同时日元对美元贬值20%,提振了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此外,信用增长也有所加速,资产价格有所上涨——这些趋势可以通过触发财富效应(人们感觉变富了,因此花钱更多)鼓励消费。货币扩张还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失业率降至4%,岗位数/求职数接近相等。
今年上半年真实GDP增长率约为4%(尽管在第三季度又回到了2%以下),据此,第一支箭可谓正中目标,可以打一个A+。
第二支箭包括了短期财政支出的增加,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方面。尽管如我这样的蒙代尔-弗莱明(Meundell-Fleming)框架信奉者——认为财政刺激的效果被其所导致的资本流入、货币升值和出口竞争力降低抵消——并不强调弹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但凯恩斯主义者对此十分在意。假设更快的增长能够中和任何债务可持续性方面的风险,那么第二支箭可以获得B。
当第一支箭和第二支箭将实际增长提升到了潜在增长之上时,货币扩张就不再能够带来显著的GDP或就业改善。此时,第三支箭的重要性就大大增加了。第三支箭的目标是通过结构性变化(包括增加私人投资、技术创新、改善贸易联系、改革税收政策等)提振日本的潜在增长。
安倍已经给出了其长期增长计划背后的愿景。他说:“日本是一个挑战之国、开放之国、创新之国。”但他的战略中有很多细节仍不明确。
日本产业政策的长期方针——通产省为选定行业提供支持和补贴,帮助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如今已经过时(事实上,通产省的角色在2001年已由经济产业省取代)。日本企业在行业前沿经营时,官僚不再能够挑选赢家。因此,政府的角色应该限定于存在外部性的领域,如减少碳排放等。
不幸的是,日本仍没有定义明确的新的产业政策方针。事实上,关于第三支箭中一些项目的描述完全是基于臆测,好像技术和知识必然会自动掉到日本碗里一样。更有效的方针应该包括可实现的切实目标,如放松劳动力和金融市场监管、降低公司所得税、加入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贸易自由等,或许也可以包括放松移民政策。
问题在于官僚对于监管所给予他们的权力恋恋不舍。事实上,去监管话要求他们把日本的长期利益置于他们自身的短期利益之前——到目前为止,他们对此十分抵触。改编以下约翰·肯尼迪的话,如今日本领导人不要问国家可以为政府做些什么,而要问政府可以为国家不做些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无法公正地判分。其影响远未显现,也显然不能认为已经失败,因为日本最高领导层仍在不懈地试图带来必须的动力。因此,对他们的努力,最合适的分数是“E”。我们希望他们的努力可以在来年克服官僚对去监管化的抵制。
一个A+,一个B,一个“E”,安倍经济学的第一年成绩单表现出重要的进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看好它。而ABE正好也是“安倍”的罗马字母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