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俄国近现代几百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它经历了几度败落与几度崛起。
十月革命前,18世纪初期由彼得大帝开始的俄国现代化运动可视为俄国现代化的起点或者说是源头。他所推动的改革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军工实力的增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彼得的改革也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作为彼得大帝现代化改革继续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以1861年废除农奴制为标志的现代化运动。从经济制度层面讲,这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也很明显,解放了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20世纪初斯托雷平的农业改革,主要目的是使农民成为自由、独立的生产者,鼓励农民独立经营。这次改革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促使农村公社瓦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多种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机械化有了较快进步,推动了俄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这一时期,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点是:以农业向工业化转变为中心任务;一直带有赶超性质,即赶超欧洲;都是自上而下方式推行的;每次改革都遇到强大的保守势力的阻挠;现代化往往具有军事目的,并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在苏联时期,以下三个阶段值得研究:一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但由于改革停滞不前,这一转变未取得进展;三是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当时戈尔巴乔夫强调,加速战略不是粗放的、纯数量的和速度上的加速,速度上的加速要在集约化的基础上实现。戈尔巴乔夫在加速科技进步的大会上说:“加速科技进步问题的迫切性还在于,科技革命的新阶段已经到来。”“应当骑上科技进步的快马,其它出路是根本没有的”,因为“粗放的发展方法基本上已经耗尽潜力了”。虽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加速战略不可能实现,为推行经济现代化为主要途径的科技进步也难以取得进展,但他毕竟为经济现代化提出了一种构想。从经济现代化角度来看,加速工业发展与大规模的更换设备无疑是使工业现代化重要步骤。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时,由于长期没有对失去发展动力的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积累了大量问题,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又陷入衰落。要振兴俄罗斯,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实现强国梦,必须转型。
叶利钦执政时期冲垮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应该说是使俄罗斯经济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但这一时期并没有提出国家现代化的设想。2009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的国情咨文报告正式提出俄将以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未来十年的任务与目标,“需要全方位的现代化”。梅德韦杰夫说:“我们将建立智慧型经济以替代原始的原料经济,这种经济将制造独一无二的知识、新的产品和技术,以及有用的人才。我们将创造一个有智慧的、自由的和负责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以取代领袖思考决定一切的宗法式社会。”
经济现代化的迫切性
苏联时期,经济质量与效率低以及高浪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直是粗放型的经济方式,靠大量投入劳动力、资金与耗费大量原材料来保证经济的增长。到苏联1991年解体,其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苏联经济的脆弱性,亦是苏联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被击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说,20多年来俄罗斯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2009年,时任总统的梅德维杰夫曾在《前进,俄罗斯!》一文中指出:“我们大部分企业的能源有效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得可耻。这还不是很糟糕。最糟糕的是,企业经理、工程师和官员们对这些问题漠不关心。”“低效的经济,半苏联式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些对于向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说,都是很大的问题。”2010年1月13日,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会长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在一次会上讲:“俄罗斯每生产一吨钢,要比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多消耗两倍的电力,每生产1吨化肥要比阿拉伯国家多耗费5倍的电力。”
俄罗斯自前苏联时期起就在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上与世界先进国家有所差距,如今这一差距正越来越大。普京在“我们的经济任务”一文中说:“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发达国家的1/3或1/4。”俄学者对经济效率的评价更低,拉季科夫认为:“俄罗斯的能源效率是日本的1/18,各经济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是先进国家的1/4到1/20。农业出产率则比遍地石头且缺少阳光的芬兰还要低一半。”2009年俄罗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度下降,其GDP下降7.8%。这深深刺痛了俄罗斯,下决心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效率如此之低,导致俄罗斯一方面濒临由外而来的脆弱边缘,另一方面又濒临国内社会不满爆发的边缘。再从2013年的情况看,前5个月GDP增速为 1.8%(去年同期为4.5%),前6个月又降为1.4%。俄经济发展部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6%下调至2.4%。这与能源出口量及国际市场价格有关。2012年第一季度俄天然气出口量同比下降60%,出口收入锐减58%,石油出口量虽只下降0.38%,但由于价格下跌,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减少54.5%。
至于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独立以来一直努力从资源出口型向以高新技术、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但并未取得多大进展。梅德维杰夫在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指出:“20年激烈的改革也没有让我们的国家从熟悉的原料依赖中摆脱出来。”“简单的依靠原料出口来换取成品的习惯导致了经济长期的落后。”他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应不应该把初级的原材料经济带到我们的未来?”目前,俄罗斯能源等原材料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左右,高科技产品出口不仅数量少,而且逐年下降。
不论是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都一再强调俄罗斯现代化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俄罗斯经济从当前的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普京在2008年2月8日提出的《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经济实行创新型发展,是俄罗斯“唯一的选择”,“创新发展的速度必须从根本上超过我们今天所有的速度。”“要过渡到创新发展道路上去,首先就要大规模地对人的资本进行投资。”“俄罗斯的未来,我们的成就都取决于人的教育和身体素质,取决于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取决于人发挥自己的素养和才能。”“因此,发展国家教育体系就成了进行全球竞争的一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价值之一。”为此,俄罗斯计划用于教育与医疗卫生的预算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4.6%、3%增加到2020年的5.5%-6%、6.5%-7%。
其次,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因为这是“知识经济”的领航员。普京认为,俄罗斯今后重点发展的高科技术主要是航空航天,造船业、能源动力、信息、医疗和其他高新技术领域。
再次,要调整经济结构。普京说,尽管最近几年俄罗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并未摆脱惯性地依赖能源原料的发展版本。自经济转型20年来,俄罗斯对能源和矿石的依赖程度呈提高的趋势。1999年,据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能源和矿产品占俄出口总量的44.9%,价值约326亿美元;到2011年,能源和矿产品的出口占到出口总量的69.2%,总价值约为3572亿美元。可以说,20年来俄罗斯只是局部地在抓住经济的现代化。这种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俄罗斯不断依赖于商品和技术的进口,扮演世界经济原料附庸国的角色,从而在将来使俄罗斯落后于世界主导经济体,把俄罗斯从世界领头国的行列中挤出去。
普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谈到,“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应当首先与技术更新联系起来。因此,新阶段的税收改革将致力于支持创新。”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更加强调俄罗斯经济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的迫切性。他指出:“再经过数十年,俄罗斯应该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它的富强靠的不是原料,而是智力资源,靠的是用独特的知识创造的‘聪明的’经济,靠的是最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出口。”
最后,要为实现现代化调整外交政策。普京强调俄外交要突出寻求能为俄罗斯提供相应技术发展和为国产高科技产品走向地区和国际市场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首先要与主要国际伙伴德法意等欧盟和美国建立专门的现代化同盟。俄正在努力创建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联盟。”
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次俄罗斯提出的现代化是一项战略性的政治性的决策,但实现上述战略性的转变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首先,俄罗斯企业缺乏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创新需求。倘若企业家投资原材料贸易可获得50%的年利润,而创新收益仅有2%-3%,起初甚至会赔钱,他们会选择哪个?俄罗斯在2013全球创新指数 (Global Inno-vation Index)排行榜中已下滑至第62名,2012年排行榜中位列第51名。由于创新能力差,加上设备陈旧,俄罗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
与这个因素相关,俄罗斯在实行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反复强调要从出口原料为主导的发展经济模式过渡到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发展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对俄罗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与现实需要。要知道,在俄罗斯国家预算中几乎90%依赖能源等原材料产品,燃料能源系统产值占全国GDP的30%以上,占上缴税收的50%与外汇收入的65%。
设备陈旧,经济粗放型发展,竞争力差,这些是老问题又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条件下,俄罗斯更感到这些问题的迫切性。不少学者认为,俄罗斯自2000年以来,虽然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但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经济仍是“粗糙化”的经济,工艺技术发展缓慢。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索罗金指出:“俄罗斯主要工业设施严重老化,到目前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生产出的产品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力。机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3%。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技术差距。原料出口国对原料产业先进设备供应国的依赖令人堪忧。”
要优化经济结构,就需要大量增加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经济部门和高新技术部门的投资。梅德韦杰夫总统时期成立了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并确定了国家经济现代化与技术革新的优先方向,涉及医疗、信息、航天、电信、节能等领域。发展这些领域都要求有大量的投资。俄罗斯学者认为有三种选择:首先是优化预算支出;二是让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代表的国家自然资源垄断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调整税收政策,减轻高新产业区的税负。
但大部分经济现代化项目仍难以获得国家拨款。投资困难在于吸收外资不足。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在谈到俄罗斯缘何没有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大量资金流入问题时说:“倘若本国投资商的意愿表明,我们自己都不大会相信俄罗斯的经济,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认为外国人该相信它呢?此外,在亚洲市场和拉美市场,经济和证券指数均以高于俄罗斯联邦的速度在增长”。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佩洛夫认为,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俄罗斯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没有利用国家已有资源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
目前俄罗斯国内对现代化与建立创新型经济持有不同看法。很多人并不赞同梅德韦杰夫式的现代化即更新产能与发展创新型经济,认为在目前的俄罗斯社会经济条件下无法建立创新型经济,当前第一步应该是消除腐败与提高国家管理效率。因此,有人提出俄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社会领域,即确保法律公平,严厉打击腐败与维护社会正义。有鉴于此,2010年7月27日梅德韦杰夫在经济现代化委员会上也指出,向现代化过度不只是向创新经济过渡,而且还要解决贪污腐败、减少行政干预、发展良性竞争的问题,否则任何技术现代化与创新经济都是不可能的。
在创建与欧盟等西方国家现代化联盟方面,俄罗斯也难以取得大的实效。俄的意图是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广泛吸收欧盟的技术知识,但欧盟以前与现在都不急于与俄分享技术。欧盟提出的条件是,俄应该更新经济与法律制度、改善投资环境、克服贪污腐败、保护人权。布鲁塞尔制定了一整套计划来应对俄提出的现代化伙伴关系设想,中心内容是建议俄现建立法制国家,然后再搞自己的经济现代化。
另外,小企业也发展缓慢。目前,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可达50%,美国近50年来GDP的增长靠科技创新,主力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2009年俄罗斯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不超过15%。尤其从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看,从事工业生产和科研创新的小企业仅略高于10%,且呈逐年递减趋势。因此,可以预测,俄罗斯中小企业在未来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其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创新型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摆脱不了对能源等原材料部门的依赖,必然使俄罗斯经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与保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梅德韦杰夫与普京
在现代化问题上的异同
梅普都主张国家现代化,但理解却有不同。
第一,有关国家现代化的含义与目标不同。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国家全面现代化,特别强调政治现代化,加速推进民主化的进程;而普京主要强调经济现代化。
第二,虽然梅普都认为现代化的目标是富民强国,但在梅德韦杰夫看来,“富民”应包括富裕的俄罗斯公民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民主国家里并享受有充分的自由,“强国”的含义应包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它的民主与自由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而普京的富民强国纲领主要着眼于经济。
第三,梅德韦杰夫强调,不论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只有靠自由的人,那些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人,才能从事现代化建设。如果一个人畏首畏尾,束手束脚,怕国家、怕司法机关、怕竞争对手,怕生活,就不可能去搞现代化;普京则更多从国家政策与技术层面来谈现代化如何实现的问题。
第四,梅德韦杰夫虽然也认为现代化的进程要视客观条件而定,但总的来说他主张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他说,政府以及我本人的任务,就是要加强现代化运动,我们确实不能原地踏步了。而普京则强调渐进地逐步推行,一再反对跳跃式的实行现代化。与此相关,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11月24日的一次讲话中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政治生活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症状。”而普京在同年的1月22日一次讲话中说: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