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159个成员国于2013年12月9日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即“贸易便利化”协议。该协议旨在全球层面简化通关手续。尽管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就,但WTO的权威性日益受到众多双边协议和排他性区域经贸协定的挑战。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目前正在同时进行三场重要的经贸谈判,分别与亚太国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欧洲(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TIP”)及所谓的“真正友好的”国家(服务贸易协议,简称“TISA”)进行贸易协定的磋商。在全球贸易走势持续低迷、贸易摩擦加剧、世贸组织成就甚微、全球逐步适应以中国崛起为标志的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背景下,新一波特惠贸易协议正在来临。
面对着贸易孤立的风险,同时为了更好地处理中国当前面临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中国必须针对TPP和TISA制定出“内部”及“外部”两种战略。
“内部战略”意味着中国直接参与TPP和TISA,避免贸易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获取美国能源资源而从中受益。重要战略举措如下:
·利用其自身市场的规模增强议价能力,以加入谈判并进而参与塑造TPP和TISA的结构。积极促成与TPP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对话,寻求获准加入谈判的机会或寻机对谈判施加影响。
·利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参与TPP和TISA,但保护经济中最具战略性的行业,如电子和金融业。
·推动国内经济改革与TPP和TISA同步进行。经济结构再平衡将证明向TPP标准靠拢的合理性。
·通过共同参与TPP和RCEP,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此作为TPP和TISA的试点工程,并适度扩大该试点计划,为经济向更高的贸易和服务标准迈进做好充分准备。
“外部战略”则使用其他促进贸易发展的手段,旨在保留中国专业化优势与生产要素禀赋。具体战略包括:
·推进RCEP的发展,这有可能在2025年前将中国GDP提升0.5%,从而抵消TPP所导致的贸易转移为中国带来的冲击。这一冲击可能将GDP降低0.09%。
·通过加入RCEP来逐步推进国内标准的提高并保持劳动力质量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RCEP成员国较TPP而言具有更小的排他性,并可实现更高程度的经济一体化。
·通过双边协议促使日本和韩国积极参与RCEP,因为如果这两国参与TPP,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将会对RCEP的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审视美国传统的伙伴国家在RCEP框架内的战略方针,以避免协议被架空。
·促进并完善RCEP,建立亚洲地区的基础性银行,并更积极地尝试解决食品、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源、国家安全和南海问题。
·积极准备并建立基于RCEP的亚太自由贸易区。
·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扮演积极角色。
“内部战略”与“外部战略”之间并不互斥,而是互为补充,两者都旨在实现亚太地区自由贸易的长期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结构性改革,还将进一步促进整个地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作者还特别对TPP做了一个深度分析。作者对TPP的主要目标归结如下:
·取消亚太地区的关税障碍,促进经济一体化。
·使TPP成为全球区域协定的模板。
·更新贸易监管的结构,使之适应全球价值链一体化、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内容。原产地规则也将被采用。这意味着,只有一件商品的原产地国家也加入了TPP协议,该商品才能享受相应的关税优惠。
·更好地监管国有企业。
·提升亚太地区的劳工标准。这部分协议或许将参考ILO宣言中提到的五条国际通行准则,并可能加入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长和职业安全等内容。
·提升环境保护标准。
·将商贸流通从非成员国中抽离。
·监管电子商务。
从公开资料中,作者统计了TPP谈判国对现有条款的立场。负数代表不赞成现有框架,正数代表支持。从这个分数统计来看,美国是目前条款的主要支持者。因此,TPP的美国烙印十分明显。而亚洲国家(马来西亚和越南)是现有条款的主要反对者。考虑到两国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的相似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要加入TPP,中国也会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中国应该和这些国家协同谈判,使得条款更加照顾这类国家的利益。
大多数国家对原产地条款都非常支持。这意味着,中国不加入TPP的话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排挤。
那么,中国加入TPP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者的分析显示,中国加入TPP的好处要大于加入东盟1+3协议的好处,这是因为市场容量的扩大能带来更多的贸易流量。数据显示,中国和TPP现有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跨部门贸易(各国生产不同部门的产品,发挥比较优势),而非部门内贸易(各国生产同一部门,不同工序的产品)。这符合我们的观察:TPP的成员国向中国净出口农产品,而中国向它们净出口工业制造品。这样的贸易结构对市场容量的敏感度更高,这就使得中国加入TPP后,由于TPP本身的市场规模就相对更大,中国的贸易量增幅也会相应提升。
相对而言,中国加入TPP的损失主要有几点。首先,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将面临更严格的约束。第二,严格的劳工条款将会推高中国的劳工成本,削减其竞争力。第三,对国企的监管限制将导致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冲突。第四,TPP的要求或许会和中国经济开放的预设时间表产生矛盾。第五,地缘战略的考量或将使国与国之间谈判更加复杂化。第六,美国能源资源在TPP框架下的开放对于中国的好处并不是太明显。这是因为港口投资的花费将部分抵消从美国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注:本文原题名为“China’s Trade Agreement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trategy”。本文于2013年12月刊于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网站,作者为Yifan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