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创业的政策及路径选择

导读:

当今时代,海外人才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人才资源。中国的海外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这与中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滞后有较大关系。中国要想在海外人才争夺战中取得成功,必须从吸引海外人才的法制建设、制度完善、环境改善、创新体制和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在中国大陆出国留学人才规模扩大的同时,留学人才回国人数一直不太理想。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近140万留学生,而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继续实施“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吸引海外华裔高层次人才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2011年,有349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第六批国家“千人计划”。截至2012年4月,“千人计划”入选者已增至2200多名。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千人计划”也正式启动实施。在国家层面“千人计划”的示范带动下,中国大陆除新疆、西藏外,其他29个省区市均制定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部分中心城市、东部沿海部分经济发达的市县也制定实施了类似的引才计划。

大力实施“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吸引海外非华裔高层次人才

2011年9月,国家启动了旨在吸引更多高层次外国专家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外专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目标是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引进500~1000名高层次外国专家,每年引进50~100名。这是国家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全球人才竞争的浪潮中吸引高质量的海外学者来华工作。另外,要尽快颁布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简化中国绿卡政策,放宽中国绿卡的申请门槛,使中国绿卡制度成为符合国际惯例,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扫除制约外国人才进入中国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明确在获得永久居留资格之后的外国人权利与义务,考虑永久居留与国籍的通道问题。这对于引智引资具有积极作用。

进一步提高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信息搜集、传播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加强海内外信息沟通,让海外人才及时了解国内经济发展与人才缺口情况。二是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宣传我国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三是在相关部委有效协调的基础上,对中国科协、国务院侨办等部门的海外人才网点进行适度分工与整合,针对重点类型人才、重点国家(地区)、重点产业人才分布等,形成一批在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基地,并针对所在国家(地区)形成针对性强、与当地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相协调的具体措施,在提高行政资源海外配置效率的同时,防止不必要的部际竞争。四是参照并改进侨务系统已有的成功做法,通过政务网络平台,定期针对海外专业性社团等,发送国内相关产业(领域)人才需求信息及相关动态,形成与海外专业社团之间更为紧密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消除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科技人才错置。五是根据领军人才建立科研(研发)团队的实际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形成更加开放、更为灵活、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体系。

大力支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积极提供创业服务

首先,要全面推动与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相适应的市场化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吸引、激励、流动制度规范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循序渐进地解决人才发展的制度、文化、观念、设施和设备、居住、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空间的拓展和创新氛围的营造等,使中国变成海内外人才进行科研、创业的沃土。其次,要建设好留学生创业园,加大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要完善对归国创业的留学人员孵化政策。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形成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共同投入的经费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再次,要实施团队引进,鼓励团队回国创业。要采取财政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通过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创业团队,推进回国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最后,要设置国家级的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基金,同时加大对项目资金支持的管理。国家需要适当采取一些宽松的政策,鼓励政府和民间建立一些专门针对留学回国科技人才创业的担保公司。

通过继续设立国家实验室、完善PI制度,重点引进顶尖级的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战略的贯彻落实,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任务,需要在新能源、新汽车、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产业升级等重大产业领域,以及遗传学、病理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参照“加拿大首席研究员制度”等国外成功经验,实施并完善“中国(或国家具体部委直属)首席研究员制度”,面向全球招聘科技领军人才(或成建制的团队),继续设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室),完善现有的PI制度。

加大其他回国科技人才资助规模,完善资助体系,解决融资等难题。第一,国内有关部门在实施海外人才计划时,需要侧重考虑其专业学术水平,大幅度放宽年龄限制,直接取消对世界先进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及做出过特殊贡献的科技精英的年龄限制,以便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将研究工作转移到国内,或将重大技术发明、专利带回国内,实现高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第二,需要针对中层次的海外人才,通过面向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平台建设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三,加大对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投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优化研发人才的队伍结构,使研发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增加研发经费和科技岗位,提高人均投入强度,改善科研工作环境条件。第四,建立海外人才和国内人才公平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两种人才的优势,合理配置海内外人才资源。建议在鼓励海外人才回流的同时,对海外人才建立试用和试聘制度。通过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机制,在确保引进海外人才质量的同时,创造激励国内人才奋发向上的环境,尽量消除今后可能出现的挤压效应。

努力解决海外华人科技工作者的子女入学问题。

如今,很多留学回国人员除了身份问题和签证问题之外,另一个制约原因就是子女回国教育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的做法过于单一,可选择的范围太小,或者政策设计本身过于理想化,从公共决策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需要设立更多的双语学校,积极推动双语教学,使海归子女有熟悉的英文环境,同时学习中文,顺势培养国际化人才。二是为所有海归(含外籍人士)的子女提供与国内子女同等的入学机会,使其增加选择范围,强化对国内文化教育的认同与融入。目前,很多地方强行要求海归(或仅限于外籍人士)的子女只能进入专门的国际学校就学,这显然不符合发达国家吸引人才的经验,也不符合最起码的平等原则。三是根据“千人计划”、“海智计划”、省市级重大海外人才引进专项计划等,直接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为所在地重点学校适当增加一定额度的就学指标,确保海归子女顺利入学。

中国在吸引海外人才回流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为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形成海外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需要我们既要抓好教育、培养、引导海外人才的各项工作,又要抓好使用、关心、激励海外人才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鼓励海外人才干事业、支持海外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海外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的海外人才,都能自由地、充分地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作者郑永彪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许睢宁系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外人才  海外人才词条  来华  来华词条  路径  路径词条  吸引  吸引词条  政策  政策词条  
智库

 完善党委决策制度的法学思考

导言:问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的领导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展开)

智库

 师幼冲突的文化学分析

一、师幼冲突的特征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师幼冲突是教师与幼儿由于目标、价值观等差异而引发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1],是教师或者幼儿通过遏制对方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