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海洋前景堪忧

海洋生命:海洋之殇》

卡鲁姆·罗伯茨

埃伦·雷恩出版社,2012年

我曾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一艘捕虾船上当过几个月的水手。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甲板上满满当当的虾网里那些鱼虾无谓地做着垂死挣扎的情景。可是,尽管每次我们都能收获颇丰,捕捞上来的鱼虾量甚至堪比一辆家用轿车的体积,但是,捕到的虾却很少,往往还不到一桶,有的时候更是一无所获。而除了虾之外,我们捕到的各种大小的鱼、鲨鱼、海蛇等,都被统统丢到船外,任其自生自灭。

有一天,我们捕捞上来一条鲨鱼。个头非常大,我们没办法把它推回海里。结果,另外一名水手就用绳子捆住它的尾鳍,用绞车把它吊到船舷外。然后,他拿了把刀。我以为,他会把绳子割断,将鲨鱼放归自由。可是,他竟然面不改色地割断了鲨鱼的尾鳍。因为,他说:“没必要浪费一条绳子”。鲨鱼迅速沉入水底,身后留下一条长长血痕。

虽然鱼类与人类之间这种弱肉强食的关系自古有之。但是, 卡鲁姆·罗伯茨在《海洋生命》一书中却认为,这一关系中,双方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已经占尽优势。在很短的时间里,人类已经所向披靡,成为海洋史无前例的霸主。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卫星追踪设备,以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拖动连教堂都能装入囊中的巨型渔网的大功率发动机更是功不可没。人类对海洋的伤害还不止如此。过去三十年,从农田中流失的化肥、废弃的塑料制品等各种污染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更是让它发生了整个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

尽管有些著作,如查尔斯·克洛弗的《鱼线的尽头》(2004)和罗伯茨早前的研究著作《反常的海洋史》(2007)等都对这些内容,尤其是工业化的捕鱼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有所涉及。但是,约克大学海洋资源保护教授罗伯茨在他的新书中却向更加艰巨的任务发起了挑战。在这部书中,为了揭示海洋所经历的巨大变化,他对亘古通今的海洋科学数据展开了研究,这项工作不啻于是撰写了一部海洋传记。

他写道,深度为一公里以下的海域几乎都被商业捕鱼行为染指了,甚至连深度为三公里的海域都有人进行打渔作业。在大部分海域,鲸鱼、鲨鱼、海豚、鳐鱼、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 的数量已经减少了75%以上。远洋白鳍鲨、美国锯鳐等一些海洋物种的数量更是减少了99%左右。太平洋中棱皮龟的数量只有50年前的二十分之一。

在人称“东部大垃圾场”的太平洋垃圾带附近生活的信天翁会把海面上漂浮的瓶盖误认为食物,用其哺育幼鸟。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信天翁飞行到很远的地方为幼鸟找寻食物,但是却常常误将塑料垃圾带回来,平均每顿喂给幼鸟的食物之中就有70多块塑料垃圾。在一些饿死的幼鸟尸体中竟然发现了500多块各种塑料废弃物的残片。

展望未来,罗伯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不安的画面: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导致海洋酸化、海水温度升高、各种病菌滋生、污染导致海水含氧量减少从而成为“死亡海域”等等。但是,这种海洋状况或许会适合某些海洋物种的生存。照此以往,未来的海洋会被水母等胶状机会种所充斥,因为其它物种的生命力没有这么顽强。然而,直到不久之前,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对此却一直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罗伯茨写道。“飞鸟陨落、狗儿弃尸街头、林木大片枯萎,这些显而易见的事情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可是,海洋中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也会生病,也会死亡。这些,却无人问津。”

对于一位严肃的作家而言,这或许会是一项令人乏味的工作,尤其是像罗伯茨这样一位对海洋有着深切感情的人。他不仅选择澳大利亚大堡礁一片远离喧嚣的海域作为自己和妻子的蜜月地,还于2010年参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公海保护网,涵盖了大西洋北部的一片面积比英国还大的海域。然而,对于海洋的前景,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在他的这本书中,罗伯茨简要地提出了很多能够扭转海洋目前这种窘状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中有些非常简单。就拿噪音很大的超级油轮来说。在这些大家伙到达的前一天,鲸鱼就能听见它们发出的声音。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这些噪音能够使鲸鱼失去方向感。军方既然已经研制出了噪音较小的螺旋桨,为什么不能把它们用在商用船只上呢?有些解决方案还有待推广,如教育人们食用那些以可持续的方式捕捞的鱼类(罗伯茨在本书附录中就包含了鱼类选购指南)。还有一些则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例如扩大海洋保护区的面积,为海洋物种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等。

这一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游说工作,尤其是对于在那些长期依赖渔业生产的国家而言,难度就更大。即便如此,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凡是读过本书的人都会想要弄明白,其它国家为什么不能紧随其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洋前景堪忧  堪忧  堪忧词条  前景  前景词条  海洋  海洋词条  海洋前景堪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