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政治转变和瘫痪后,印度新政府将迎来以果断著称的领袖。正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的重掌大权反映了日本在经历了六年政治动荡后重塑竞争力和信心的决心,纳兰德拉·莫迪的选举胜利也反映了印度人对充满活力、自信果敢的领袖帮助印度的经济和安全重获动力的渴望。
与安倍一样,预计莫迪的重点将是重振印度经济财富,同时巩固其国防、强化其与观念相近国家的战略合作,从而促进地区稳定、阻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的出现。莫迪魅力超凡——他是国内外商业领袖的宠儿——他承诺重塑告诉增长,表示投资者“只会受到热烈欢迎,不会面临繁文缛节。”
63岁的莫迪在软民族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亚洲主义等方面都与安倍一致,寻求与亚洲民主国家展开密切合作,创造严丝合缝的战略合作网。
印度的政治领袖平均年龄与公民平均年龄之差为世界之最,而莫迪将是印度第一位出生于1947年独立后的总理。这构成了与安倍的另一个相似点——安倍是日本第一位出生于二战后的首相。
但是,两位领导人的成长过程大相径庭。莫迪以低微的出身成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领导人,而安倍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曾是首相,父亲是前外交大臣,可谓政治世家。事实上,莫迪是踩着甘地家的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问鼎总理宝座的。拉胡尔既没有提出明确的观点,也没有表现出足以深孚印度选民对果敢的政府的众望。
与安倍一样,莫迪面临着重大外交政策挑战。印度拥有全球人口的六分之一强,但影响力与此颇不相称。2013年,《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刊登了一篇题为《印度的拙劣外交政策》(India’s Feeble Foreign Policy)的文章,探讨了印度是如何阻碍自己崛起的,新德里政坛的乌烟瘴气让印度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
许多印度人希望,在眼下印度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差距显著拉大之际,莫迪能够指引新的国际关系方向。印度在其后院的影响力——包括尼泊尔、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江河日下。事实上,不丹仍是印度唯一一个南亚战略禁脔。
印度还面临着其两大有核地区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越走越近的局面,中巴两国都对大片印度领土有主权主张,并且继续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有着合作。在对付这些国家方面,莫迪将面临萦绕他的前任们的相同的困境:中国和巴基斯坦外交部都是弱势部门。在中国,中共和军方决定着外交政策,而巴基斯坦则是军队和情报机构,并且仍利用恐怖组织作为代理人。莫迪政府不可能放任巴基斯坦再次炮制孟买式的恐怖袭击而不予惩罚,至少要采取非军事报复措施。
重塑对美关系前进动力是另一个紧迫挑战。美印关系因为尖锐的外交矛盾和贸易纠纷而受损。但莫迪承诺的亲市场经济政策和防务现代化有望给美国企业带来新机会,将双边关系推上新台阶。
美国战略利益将因可能的新防务合作和贸易可以提振美国的军售、为双边军事协作带来新方式而受益。美国与印度的联合军演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
莫迪是能够有助于美印关系回到正轨并促进合作的领导人。但有一个风险:他和美国的选至少在一开始只能是在商言商而不可能热情洋溢,因为美国曾给过他难以忘记的怠慢。2005年,美国政府因为未经证实的指控——他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与2002年印度教-穆斯林冲突有染——而吊销了他的签证。即使在印度最高法院认定没有证据表明莫迪与暴力活动有涉后,美国仍拒绝他入境,直到最近的选举前夕才改变了主意。
美国对吊销他的签证一事没有丝毫悔改之心,因此,莫迪不可能以出访白宫的形式表示与美国的友好。相反,预计他会等美国官员主动示好。
相反,莫迪更有可能记住在美国针对他时向他示好的国家,如日本和以色列。莫迪在2007年和2012年两度访日,为日本在商业友好的古吉拉特邦的投资开启了新大门。
此外,莫迪与日本有着特别的关系,与安倍私交也不错。安倍重新成为首相时,莫迪打电话给安倍以示祝贺。
莫迪的胜利或许是印日关系的转折点,将这一亚洲发展最快的双边关系作为印度“向东看”(Look East)战略的主要推动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向东看战略寻求强化与美国的东亚和东南亚盟友和伙伴国的经济和战略合作。安倍也寻求在现有以美国为中心的框架之外为日本建立新的安全选项,他也认为日本与印度的关系“是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双边关系中潜力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