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频繁现诸媒体报道。G7峰会、美国、日本、越南等也在加紧讨论和磋商这个协议,势必对中国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思想产生持续的冲击。TPP在标准设置、目标设置和谈判内容方面不同于一般的区域贸易协定,其谈判信息发布也极为有限,中国学者对其认识复杂多样,误区不少。如何正确、客观认识和对待TPP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对我国战略与智慧的考验。
TPP的目标在于建立亚太区域高标准的经济一体化协定。当前谈判方包括新加坡、文莱、智利、秘鲁、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韩国已与大多数TPP谈判成员拥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已决定加入TPP谈判。这些谈判国中,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贸易和产业结构上看,有以服务、技术和尖端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以及以农矿业为主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制度上,多数为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越南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以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来处理在各个方面都差异巨大的多国贸易、投资甚至国内法规标准问题,使得谈判各方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冲突。目前TPP已经完成了75%左右的章节谈判,未谈成的内容集中在边境后(指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等非关税问题)部分,可谓任务艰巨。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目前已经成为TPP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障碍;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许多领域的分歧如何解决目前也是未知数。
在TPP的研究热潮中,中国学者对TPP的观点与看法很多,形成了不少误区。
一是阴谋论。一些学者认为TPP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目的是规制中国,也可称为规制论。这种论点高估了美国的智商和能力,也折射出自身的自卑感。TPP在2005年由四小国发起时没有美国;2008年澳大利亚加入TPP谈判时,也没有美国;2009年美国宣布加入TPP谈判时,中国也没有太在意;2011年美国在夏威夷高调宣布启动TPP谈判并将日本拉入谈判才引起了中国高度重视。
二是悲观论。有学者认为,TPP代表了亚太地区最高标准、最具规范、最受欢迎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东亚区域合作格局将被TPP打破,变得没有意义和价值,TPP将成为亚太一体化的主流模式。2012年5月中韩自贸区谈判启动,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启动彻底证明该论点严重偏离了实际。
三是等待论。面对TPP的高标准和无例外,有人认为中国只能被动等待,直到未来达到标准和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加入TPP谈判进程。这种消极等待,不利于推进东亚和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正确做法是在充分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在困难领域逐步走向规范和标准,推动发展迈向高水平。
四是搅局论。有学者说,既然美国用TPP来规制中国,中国应反其道而行之,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TPP谈判无法成功,实施搅局策略。这种破坏性手段在现实中不可能实施:一是因为中国目前无法加入TPP谈判,不能直接影响谈判进程;二是因为部分东亚国家承认和接受TPP,即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展的潮流。
五是抗衡论。从2011年TPP影响力开始大增,在阴谋论(规制论)指引下,不少学者热衷于讨论如何对抗TPP,有学者说中日韩自贸区有利于抗衡TPP,也有人要把RCEP作为抗衡TPP的工具。考虑到很多RCEP成员国也是TPP成员国,这种观点其实是一厢情愿。事实上,中日韩自贸区、RCEP和TPP只是不同轨道和不同标准,属于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六是主导论。在每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大国通常被冠为主导国家,如美国想主导TPP,中国想主导10+3,日本想主导10+6。正是由于主导论盛行,东亚国家对10+3心存疑虑,对中国充满猜疑。相比欧洲国家,亚洲国家也更加在意谁主导谈判进程。未来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建设应淡化主导权之争,强调不同规模经济体的平等谈判与合作对话,减少不必要的口水仗。
总体而言,上述六种论点,均不客观、不现实。考虑到中国周边许多国家都是TPP的谈判成员,中国不应把自己放在TPP的对立面。中国官方对TPP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13年5月中国外交部宣布,TPP、10+3和10+6都是亚太区域一体化的可能路径;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将积极研究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研究加入TPP的可能性;2014年中国总理李克强公开表态,中国对TPP乐见其成。
下一个问题是中国距离TPP还有多远?客观而言,距离很大。TPP单设了苛刻的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TPP设立了超越WTO的高标准规则;在承诺方式上,TPP要求开放全面服务领域,并实施否定列表管理;在投资规则、标准与认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政府采购等边境后问题上对中国的现实管理体制和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每一个边境后领域的改革与开放,对中国而言都是艰巨任务,需要新的改革试验、新的制度设计,甚至法律修定。因此,短期内中国不具备加入TPP谈判的条件。或许未来中国通过RCEP轨道与TPP轨道寻求融合是较为可行的方式,这将使中国寻求到合适时机进行改革与调整。透明的对话机制对中国、美国和其他TPP成员共同推进未来亚太一体化战略十分重要。TPP谈判成员国应该考虑更加透明的自贸区谈判信息交流机制。2014年青岛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首次举行了区域贸易协定信息共享研讨会,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需要正视TPP、客观对待TPP。中国可将TPP视作亚太地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途径,尊重其存在,不乱扣帽子,诸如美国主导、规制中国等。与此同时,美国也需要尊重RCEP。美国可以搭TPP的台,中国可以搭RCEP的台。中国要积极学习和研究TPP谈判所涉及的领域、谈判标准和规则制定,同时深化改革、完善自身制度。中国需要有大国胸怀和智慧,认识到太平洋足够大,足够容得下TPP,也容得下RCEP。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以中韩自贸区为杠杆,撬动中日韩自贸区这一核心,协助东盟构筑RCEP一体化合作平台。未来亚太地区将形成TPP进程和RCEP进程双轨并行局面,条件成熟时走向融合,形成亚太自贸区。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已经同意就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开展研究,开启了亚太经济一体化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