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早就在翘首期待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平谈判似乎要推迟到印度5月议会选举之后了,并且此后的谈判前景也不明确。纳兰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美国即将从阿富汗撤军背景下的塔利班的死灰复燃,以及巴基斯坦迟迟未能镇压巴基斯坦塔利班或与其谈判,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不确定性很大,甚至面临着冲突。但没有理由放弃追求和平。
诚然,莫迪的维持和平记录颇可质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巴基斯坦。2002年古吉拉特邦发生导致一千多名穆斯林被杀的动乱时,他正是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许多人担心,如果他当选总理,他将让整个印度陷入民族极化。此外,到目前为止,他对巴基斯坦的态度是决不妥协,并且至少在近期将将继续保持强硬态度。
但莫迪可能从他的BJP前辈瓦杰帕伊那里学到教训。瓦杰帕伊在1999年访问了拉哈尔,与巴基斯坦总理沙里夫(他在2013年重新掌权)举行了和谈。有很好的理由相信莫迪也会这么做。与巴基斯坦保持和平将巩固他在国内外的个人形象,从而有利于实现BJP在印度执政的雄心。这还有助于通过刺激外国投资提振印度疲软的经济,其中的好处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已有所目睹。
沙里夫已经向印度抛出了橄榄枝,并且理由十足:与印度恢复邦交能够巩固他在阿富汗的地位,加强他在国内镇压暴力的能力。与印度保持和平也能让他遏制巴基斯坦军方及其情报机构ISI的权力。尽管与未来的莫迪政府进入和平谈判可能遭到巨大的国内阻力,但如果主要政党支持他的行动,沙里夫仍会愿意打破坚冰。
不幸的是,许多南亚人不希望看到和平。印度现任总理辛格尝试过多次重启与巴基斯坦的和谈,但均无功而返——不是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发生了暴力事件,就是发生了边境擦枪走火,并且每次都是略做挑衅便收场。
如今,印度决策者对沙里夫的提议充满了狐疑。他们对他与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谈判结果表示谨慎,并且怀疑他是否能够控制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和阿富汗问题上的政策。
事实上,印巴和平谈判的最大障碍是其极易受到干扰。只要和谈过程开始,强大的既得利益就会开始暴力地搞破坏,因为和平协议将破坏他们的权力基础和他们可以从继续冲突中获得的政治支持。
这方面不乏先例。1999年,巴基斯坦的穆沙拉夫将军通过派遣暴徒占领克什米尔印度一侧的卡吉尔高地(Kargil Heights)破坏了拉合尔和平进程。印度的军事回应有力地葬送了和谈。2001年12月,巴基斯坦军事组织虔诚军(LeT)和穆罕默德军(JeM)对印度议会的攻击又搅黄了BJP政府与穆沙拉夫军政府的非正式谈判。
印度也有干扰者。2007年的友谊快车(Samjhauta Express,连接新德里和拉合尔的两周火车班次)炸弹事件——显然是由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策划实施的——在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即将访问印度之前爆发,68人丧生(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均有)。
两国的政府都较为弱势,缺少民众支持,这一事实加强了干扰者的作用。印度由国会领导的联盟可能会将对巴强硬立场视为摆脱BJP和其他国内反对党批评的唯一办法。许多印度人怀疑与沙里夫政府的谈判到底是否有价值。巴基斯坦存在着文职-军职紧张局面,穆沙拉夫政府未必能够顺利执政到届满。任命温和派将军拉希尔•沙里夫(Raheel Sharif)为陆军参谋长有助于缓和局面;但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支持阿富汗对立双方的情况下,如果紧张局面升级,军方和ISI会再次强硬起来。
幸运的是,如今克什米尔内部的暴力已有所减少,尽管如若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权力得到巩固,并且ISI意图加大对LeT和JeM等组织的支持,则暴力很容易再次升级。
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近来都出现了政治动荡,从而使得现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和平谈判,但双方可以通过解决低层次分歧(包括锡亚琴(Siachen)、爵士湾(Sir Creek)、乌拉尔大坝(Wullar barrage)/图尔布尔(Tulbul)航道工程等方面的领土纠纷)建立信心。对水权和大坝建设的分歧可以通过外交层面的谈判或通过背后捷径解决。
两国还可以发展经济和商业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促进众多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友好交流。增进贸易关系还有可能创造出有利于和平的经济利益。最近关于建立更广泛的贸易口岸和银行分支的协议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巴基斯坦已经采取了一些动作回报印度所提供的实质上的最惠国贸易地位。
光是如此无法保证谈判的成功,但可以打消干扰谈判的动机。如果两国能够找到办法阻止小纠纷升级,就能营造出更有利的氛围解决最大的冲突源泉——克什米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