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美如何审视对方——兼论两国何以驶进相互冲突的路上

中美关系很明显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基本上没有太多疑义,但是并不那么明显的则是这对关系的本质。不久之前,观察者还普遍将这对关系定性为非敌非友,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这对关系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尤其是随着2008金融危机的爆发及中国的迅速崛起,这势必影响双方各自看待对方的态度及处事的行为。结果最近中美关系的紧张就不足为奇。要对变动中的中美关系保有一种合理的把握已属不易,而更具挑战性的则是对两国间的具体分歧有一个深入准确的理解。政治学者Nina Hachigian编撰的《论辩中国:十组对话中的中美关系》则是朝这方向的一个极好的努力。该书针对中美关系中的十个问题找了中美双方的顶级学者进行对话,并就其中的分歧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的来说,该书有很多精彩之处,但读罢也让人略感沉重,因为即使对中美关系前景带有乐观倾向的人在书中也极少发现可以高兴的理由。

对与错

在一些议题上,双方有着共同的基础。比如辩论双方都认为中美关系已经被双方的不信任所损害,尤其是中国日渐增长的民族主义。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只要中国国内政治没有大的变化,中美间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但是在其他一些议题上,比如中国的军力现代化、人权、台湾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等,双方的分歧则较大。双方不仅有着不同的哲学,而且有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事实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其中一些争论的议题更容易达致妥协,而其他的则更难。从这本书的角度看来,在经济政策、气候变化、与安全无关的全球责任等方面双方受战略互疑的影响较少,并且有更多的合作的意愿。但是更深的并且将更多决定未来中美关系本质的分歧则在可预见的将来得到解决的可能性非常小。在这些方面,他们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而只能是去进行管理。事实上,该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揭示了中美关系驶向日渐竞争方向的程度。照此下去,中美关系之前“非敌非友”的定位将逐渐被“未失控的竞争对手”关系所取代。

假设上的分歧

上述令人忧虑的趋势其实在双方论辩的假设、论据及原则上都有所体现。比如中国学者一个基础的论断就是华盛顿应该因应中国的日渐强大而改变其亚洲政策,而美国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崛起并非必然。另外一个议题是双方都认为对方的行为和政策缺乏正当性。此外,该书一个发现是美方一直声称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并非旨在遏制中国的努力并未得到中方的理解和接受,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美方很难理解北京为何指控华盛顿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鉴于美方已经向中国开放市场、帮助其培养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在中国大量投资、以及协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

现实主义者的困境

三十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都是建基于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假设之上的,但是按该书的发现,中美关系的走向似乎正在更多滑向现实主义的逻辑。自由主义的逻辑在中国比较羸弱的时候有更多的解释力,但是自由主义者的视角忽视了中国当前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对国际自由秩序的一种支持和认可。鉴于国际体系与中国政体主要特征的不可兼容性,比如国际体系的开放与规制和中国国内政治的封闭及人治,很多观察者相信有理由怀疑中国会承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合法性。相反,中国极有可能试图改变该秩序或者构建一个平行的秩序。中国对上合组织的关注与投入就是一例。中国最近提出的引起极大争议的航空识别区也增加了其与美国及盟友的冲突风险。美国应对的最佳战略还是继续两面下注,这一战略旨在支撑接触政策的背后加强与地区盟友的关系以确保他们不会轻易受到中国的胁迫。

本文原题名为“How China and America See Each Other – And Why They Are on a Collision Course”。本文作者为美国Claremont McKenna学院的裴敏欣教授。本文发表于2014年3/4月期的《外交事务》杂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美  中美词条  驶进  驶进词条  审视  审视词条  何以  何以词条  冲突  冲突词条  
智库

 习近平访俄改变亚太战略格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据俄罗斯塔斯社消息,习近平表示,“他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俄罗斯达到了目的,取得的成果远远超出预期。”按照我的理解,习近...(展开)

智库

 迈克·韦斯利:亚洲动荡新时代

在被中东地区分散了十年的注意力之后,奥巴马政府近年来的核心外交政策就是美国重返亚洲。亚洲当然应该是美国外交应优先考虑的事项。因为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亚洲作为经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