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报告,其中出人意料地指出中国很有可能会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此报告发表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要到2019年左右才有可能会位列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 排行榜首位。但对于大部分国际媒体而言,比这项报告本身更令人惊讶的当数中国官方与民众压倒性的否定回应。事实上,中国对于突然间跃居榜首的否定回应,显示了其面对国内外挑战时的敏感与不安全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报告与中国的否定回应都凸显了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了其中的矛盾之处。最终,无论是中国还是其发展中国家伙伴都无法平心静气地视其为发展中国家。
对于我的大部分中国学生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我估计大部分中国民众也是如此认为。中国政府与媒体经常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巩固并延续了大众对这一身份的认同。因此,造成中国公众与官方拒绝认同世界银行GDP新排行的一大原因是,认可这样的排名可能会给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带来挑战。而这些挑战既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已再次投身经济发展模式改革,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一些与中国发展程度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已经陷入其中。因此,中国的国内经济改革是围绕着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挑战而进行的。在近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数十载中,其政府与公众也都清楚地意识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包括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等等问题。任何重要的GDP总值数据,例如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都必须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而从这一更为谦恭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在世界排名约为第90位。因此,就像中国官方从不宣扬“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一样,承认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似乎与中国所面对的实际国内挑战不符。
而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不仅是中国核心外交原则——“和平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打造“南南合作”这一重要外交活动的基础。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核心是要打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保证通过贸易与投资维系其经济发展的全球相互依存战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地区(如非洲、拉美以及东南亚)的关系,尤其体现在中国试图在发展中国家中起到领导作用。然而,世界银行的最新排名突然间将中国摆在了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与中国推动“南南合作”国际日程的努力格格不入。
事实上,中国理所当然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同,以及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过程中大力推进的“南方”(因此并非北方也非发达国家)身份都凸显了其中的矛盾和挑战。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同南南合作战略的核心区域——拉美和非洲,迅速发展了外交与商业关系。很大程度上,这些举动都被这些地区的政治与商业领导人视为是善意的表现,其中大部分人都很乐于将中国视为新的商业与外交合作伙伴。但从一开始,尤其是在拉美地区,中国就被认为是不同寻常的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不同于一般的“南方”合作者。
在这方面巴西显示出了谨慎,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不过是商品出口依赖区域模式的重复。
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在2011年就职后就表示中巴商业关系需要“超越互补关系”。更形象的是,巴西前总统、“依赖性”理论家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明确地表示“很多年来中国都非常巧妙地将这种关系设计成南南合作关系……表示中国与巴西具有共同的利益。但实际上中国并不是南方国家。中国就是中国,有着自己的利益。”很明显,即使是金砖五国的一些成员国,对于中国本着平等、发展中国家原则互动的声称也持谨慎态度。
最后,拉美和非洲等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伙伴或“南南合作”伙伴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方式是否公平、是否可持续。在距中国更近的东南亚和南亚,像缅甸、印度和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贸易和投资方式的可持续性也表示出了同样的担忧,此外这些国家还担忧中国的行为日益强势,表现得像地区霸权。面对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其他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现出了担忧,这突出显示了世界银行将中国列为榜首的新排名困扰的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与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