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托马斯·皮克提(Thomas Picketty)的争议之作《二十一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登上各大畅销书榜,收入不平等——这一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再一次吸引了全球注意力。围绕这一主题的争论涵盖了这一趋势的许多后果,包括社会凝聚力下降、贫民窟增加、劳动剥削和江河日下的中产阶级。但有一个效应得到的注意相对较小:年轻人失业和就业不足。
自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全世界年轻人失业纷纷飙升。在发达国家,18%的16—24岁人口没有工作。尽管德国的年轻人失业率保持在9%的相对较低水平,但在美国达到了16%,英国为20%,西班牙和希腊超过了50%。中东和北非也存在极高的年轻人失业率,据估计分别达到了28%和24%。相反,东亚只有10%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南非为9%。
但决策者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相对来说可谓毫无作为。如今,世界面临着国际劳工组织所谓的“失去的一代”,预计2018年全球年轻人失业率将达13%。
这一趋势的原因并不简单。比如,在中国,年轻人失业的根源在于制造业主导经济,而制造业工人中的高中生数量远大于大学生。
年轻人失业也源自市场错配。一份对九个欧盟国家的最新调查显示,72%的受访教育者认为新毕业生能符合未来雇主的妖气,但只有43%的雇主认为求职者拥有所需技能。
但是,不管导致年轻人高失业的主要原因为何,收入不平等毫无疑问加剧了这一问题。简言之,许多工作岗位——特别是最诱人的岗位——几乎只有拥有财富背景的年轻人才能获得。
比如,在英国,只有7% 的孩子就读于私立学校。但该国约一半的公司高管和三分之二的博士出身于私立教育。这一趋势预计还将持续下去,下一代博士最有可能出身于最富裕的20%的家庭。
这一局面背后可能有几大原因。首先,地位最高的职位要求最高水平的教育背景——而这需要钱。此外,许多实习机会——最诱人职位往往要求先实习——是无薪的,这意味着得不到家庭支持的毕业生无法从事这些实习工作。
但钱不是唯一的要求。在许多情形中,热门工作和实习——甚至顶尖教育机构的入学机会——都极大地偏袒于雇主的社交或职业关系户。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能决定你的工作,这意味着父母人脉深厚的年轻人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带固有偏见的招聘和雇用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性。尽管公司理论上也承认让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才一起工作的价值,但总是倾向于雇用技能、经验和资质类似的求职者。即使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不同的求职者赢得与雇主面对面的机会,也必须克服雇用他们面临更高风险的观念。
学业成绩是招聘中最看重的因素,这一事实让结果更加倾斜。有机会接受私立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少数出身贫穷而仍能进入顶尖大学并获得奖学金的人通常成绩较差,特别是在入学初期,因为他们的基础更加薄弱。
事实上,财务因素阻止了许多有能力的学生读不上大学,因为他们需要只有全职工作才能提供的薪水。结果,他们的赚钱能力被严重制约,不管他们的技能和工作伦理怎样。为了打造公平竞技场,雇主应该反思他们的招聘策略,考虑用更广泛的标准遴选求职者。只有更多元化的求职者队伍所提供的新鲜血液能够让企业获益。
由于财务状况成为机会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贫穷背景出身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利——这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除非所有年轻人都获得改善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合理机会,否则贫富差距将继续扩大,造成日益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好消息是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的努力将降低收入不平等性,反之亦然。由此产生的社会将更稳定、更团结、更繁荣——这一结果对所有人都好,不论是穷还是富。